
限時特賣市場預計將迎來寒冬。
中國電子商貿公司唯品會 (Vipshop) (NYSE:VIPS) 公佈強勁的第三季業績,但第四季業績指引相當保守,導致近期股價下挫。
該公司收入按年增長10%至人民幣196億元(27億美元),較預期高9,000萬美元,增長較第二季略為加快。淨收入更急升283%至人民幣8.755億元(1.225億美元)。
若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即撇除股票報酬、投資損益和其他一次性調整,唯品會的淨收入增長140%至人民幣12億元(1.683億美元),或每股0.25美元,較預期高出9美仙。
不過,唯品會預計第四季收入將按年僅增0%至5%,相比之下,市場預期增長6%。這種悲觀的預期令投資者震驚,因為唯品會第四季業績還包括「光棍節」(11月11日),該節日為中國購物大節,此外公司12月8日的「周年銷售日」亦包括在期內。
唯品會的增長放緩令人大跌眼鏡,但該股看來估值仍低,預測市盈率更低於12倍。對於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唯品會的股價是否仍然物超所值?
業績不俗的二線股
唯品會是中國最早一批限時特賣銷售平台。實力較雄厚的強敵阿里巴巴 (Alibaba) (NYSE:BABA) 雖然之後亦推出限時特賣網站,但唯品會搶佔先機,因此擁有優勢,能夠力保該小眾市場的地位。
根據eMarketer的數據,唯品會僅擁有中國電子商貿市場1.2%,市場份額排名第6位,僅次於阿里巴巴、京東 (JD.com) (NASDAQ:JD)、拼多多 (Pinduoduo) (NASDAQ:PDD)、蘇寧 (Suning) 和國美 (Gome)。
但在2017年底,京東和最大股東騰訊 (Tencent) (SEHK:700) 對唯品會共同投資8.63億美元,期望擴大三者的護城河,合力對抗阿里巴巴的進逼。兩家公司均將唯品會的市場整合到旗下生態系統。
京東整合旗下平台和唯品會的限時特賣平台,唯品會亦為騰訊旗下微信(中國最大通訊平台)推出電子商貿「小程序」。騰訊亦將騰訊視頻訂閱與唯品會類似Amazon Prime的「Super VIP」會員計劃捆綁一起。唯品會現時的新客戶近四分之一都來自京東和騰訊平台。
「騰訊和京東」效應會消失嗎?
看好唯品會的投資者認為,騰訊和京東的支持將有助唯品會長遠發展。但淡友則認為,這種提振作用或很短暫,而且在面對拼多多這類以折扣優惠為噱頭的勁敵,隨時會逐漸流失市場份額。
然而,唯品會的核心增長指標仍然不俗。第三季活躍客戶按年增長21%至3,200萬(包括250萬Super VIP會員),訂單總量激增33%至1.276億。兩項指標過去一年均以雙位數持續增長:
按年增長 | 2018年
第三季 |
2018年
第四季 |
2019年
第一季 |
2019年
第二季 |
2019年
第三季 |
活躍客戶 | 11% | 13% | 14% | 11% | 21% |
訂單總量 | 29% | 35% | 29% | 33% | 33% |
收入 | 16% | 8% | 7% | 10% | 10% |
按年 = 與去年同期相比。資料來源:唯品會季度業績。
上表顯示「騰訊和京東」效應仍屬長期利好因素。此外,唯品會即使在經營300家實驗性質的實體店,其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仍然按年增長。
指標 | 2018年
第三季 |
2019年
第二季 |
2019年
第三季 |
毛利率 | 20.4% | 22.4% | 21.6% |
營業利潤率* | 3.1% | 5.2% | 7% |
資料來源:唯品會季度業績。*非通用會計準則。
毛利率按季下跌,但預計下跌原因是較熱的夏季導致高利潤服飾銷售下滑。
然而,由於新客戶消費較舊客戶少,唯品會的每用戶平均收入 (ARPU) 在第三季持續按年下滑。唯品會亦提供更多低價促銷商品,務求鎖定買家。這些趨勢不算健康,但亦沒有嚴重拖累利潤率。
但業績指引出了什麼問題?
唯品會第三季業務增長看來其實不錯,但對第四季收入增長的指引卻介乎0%至5%,這就令人憂慮。
投資者值得留意,阿里巴巴「光棍節」銷售額的增長是10年以來最弱,因此對於唯品會這類較小的公司,要實現顯著增長就更不容易。行政總裁沈亞 (Eric Shen) 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唯品會第四季業績指引屬於「適中」,但這種評論無法阻止股價在業績發佈後應聲下挫。
只買阿里巴巴或京東股票
唯品會不會很快被淘汰出局,但業務太不穩定,股價亦大上大落,不是筆者那杯茶。市盈率雖然低於阿里巴巴或京東,但投資者應只擁抱這兩大龍頭股,除非唯品會這類中國電子商貿二線股重新獲得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