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診斷是醫療保健發展的必然一步,Illumina可藉此追上偏高的估值。
近年,DNA測序行業龍頭Illumina(NASDAQ:ILMN)發出多項重大公佈,博得投資者熱烈喝彩。公司不單推出冰箱尺寸的測序機,每年處理數以千計的人類基因組,更將人類基因組測序服務的價格降低至1,000美元,達成象徵指標,因此一直是頭條常客。
不過,公司最近的破格壯舉卻受到忽視。Illumina與基因組行業內外多間公司訂立合作協議,向客戶和競爭對手開放遍及世界各地的已安裝設備。無論是與其他企業共同開發全新的體外診斷(IVD)測試包,還是為發展完善的測試技術提供儀器,Illumina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透過分佈式診斷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接下來,筆者會說明為何投資者應該加倍留意公司的上述策略。
善用全球平台
Illumina最著名的業務是開發和銷售DNA測序儀器。當然,銷售設備只是起點,公司的業務模式其實依賴銷售各類消耗品產生的經常性收益,包括化學試劑、測試包和其他設備運作的必需品。舉例來說,在2019年首九個月,公司的消耗品收益達17.3億美元,而儀器收益只有3.9億美元。
各類設備會產生不同類型和金額的消耗品收益。公司旗下的產品包括高速系統NovaSeq(上文提及的冰箱尺寸測序機)、低速座枱式系統MiSeq,以及NextSeq系列的中速系統。對於分佈式診斷業務來說,NextSeq系列也許最為重要。
NextSeq設備的尺寸、處理能力、處理速度(生產率)和價格適中,故此獲得越來越多地區和當地醫院採用。相反,成本較高的大型NovaSeq設備則通常只用於專門的基因組中心。在2018年底,Illumina的NextSeq系統全球安裝量接近3,000套。
龐大的安裝量令NextSeq成為分佈式診斷的首選。實驗室毋須將樣本和IVD測試包送回中央處理中心,便能利用本身的儀器處理經批准的測試和產生可重複的結果,藉此縮短等候結果的時間、改善質素和向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基因組測試服務,因此有望提升公司所出售每部測序設備的價值,將業務發展成增長良機。
合作只是第一步
雖然Illumina開發和銷售自家的IVD測試包,但公司近期進軍分佈式診斷市場,反映其亦願意提供已安裝的機器作為其他優質基因組測試的平台。至於公司分享利潤而不獨吞的原因,在於這個行業變化迅速,與其他企業合作較為可取。
目前,在Illumina的客戶中,負責為DNA、RNA、蛋白質,甚至後天免疫系統測序開發診斷測試包的其他組學企業日益增多。不過,收集和處理以患者為本的測試需要買入一系列Illumina的設備和取得患者樣本,再向醫生報告結果,因此這些企業未必是最適合的人選。
從臨床醫生、患者、組學企業和Illumina一眾持份者的角度來看,在較接近醫療機構的地點處理IVD測試包較為合理。雖然有關安排要求各方更緊密合作,但能提升服務價值,故此Illumina最近宣佈與Qiagen(NYSE:QGEN)和Adaptive Biotechnologies(NASDAQ:ADPT)合作發展分佈式診斷服務。
Qiagen與Illumina訂立了15年協議,將會為MiSeq和NextSeq設備開發IVD測試包,而且訂約方可選擇將合作關係擴大至Illumina日後推出的其他儀器。在發展分佈式診斷時,兩間公司初步會以腫瘤科為主,包括鼓勵使用Illumina旗下能夠預測特定療法是否對癌症患者有效的TruSight伴隨式診斷套裝。此外,它們亦表示樂意研究心臟病學和傳染病的各類基因測試組。
與此同時,Adaptive Biotechnologies也宣佈與Illumina合作開發NextSeq設備的IVD測試包。在初期合作階段,兩間企業會集中研究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的clonoSeq產品(一款獲監管機構批准的臨床測試,用於診斷影響白血球的癌症)和專為研究人員而設的immunoSeq產品,並可能在日後擴大合作範圍。與部分投資者眼中將會發展成競爭對手的企業合作,反映Illumina重視大局,力求提升DNA測序設備的使用率。
在Illumina2019年第三季的盈利電話會議上,行政總裁Francis deSouza表示:
TruSight腫瘤學項目會帶來良機,協助我們加快Qiagen和Adaptive等特定合作夥伴[下一代測序]IVD測試的臨床應用。我們估計有關合作將大幅增加公司所能接觸的客戶,預期Illumina將與其他企業展開進一步合作,利用我們的臨床測試技術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換言之,儘管Illumina並非唯一的測試供應商,但整個基因組和組學行業越穩健,對公司和患者便越有利。如果公司向特定合作夥伴開放其平台,地區和當地醫院將有較大可能購入其設備,並採用由公司百分百擁有的測試技術,對各方都有好處。
簡單來說,與宣佈將人類基因組服務的價格降至1,000美元相比,Illumina進軍分佈式診斷業務的消息未必同樣吸引,但仍值得投資者細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