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的公用事業,較多投資者認識煤氣(SEHK:3)、中電(SEHK:2)及港燈(SEHK:2638)等,分別壟斷香港的煤氣及電力。不過,對於壟斷香港水資燙的公用事業企業,認識則較淺。
事實上,控制香港水資源的是一家名為粵海投資(SEHK:270)的國企,屬廣東省粵海集團旗下的公司,控制輸港東江水的水源,也是與香港水務處商討購買東江水價格的企業。
粵海投資獨家賣東江水予港
粵海投資指出,公司與香港政府簽訂的供水協議,2018年至2020年三個年度內,供水收入分別為47.93億元,48.07億元及48.21億元,每年收入增長約為0.3%。香港水務處則指出,東江水平均每立方米的價格為5.9港元。
由於輸港東江水上限最多為每年8.2億立方米,即使香港住戶用水減少,或香港雨量增加,而令東江水使用量減少,都不會影響買水價格,故對粵海投資而言,雖然增長緩慢,但這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
據公司2018年業績顯示,公司收入按年增加9.8%至133.6億元,純利則減少11.8%至50.15億元。不過,公司派息依然慷慨,全年派息為53.3港仙,按年增加10.3%,以公司股價約16元計,息率約3.3厘。至於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加8.9%,至71.65億元,純利則增加1.1%,至27億元,派中期息17.3港仙,按年增加8.1%。
以上述兩個時期的派息表現,似乎管理層的派息增長,與收入增長有一定關係,與純利增長則無關。
如對粵海投資有留意,公司在2017年增加了約12億元的「議價收購收益」,主要與收購其他資產有關,而2018年全年僅得近3億元,這亦是影響公司利潤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若撇除與公司財務有關的數據,公司2018年的營運利潤按年增加2.66%,而今年上半年則與去年同期增加10.5%。
從以上資料可以見到,香港購買的東江水,佔公司收入約36%,該業務雖然增長緩慢,但為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為其收購其他項目提供資金,致公司的收入及派息仍然穩定增長,並降低過去依賴香港供水收入的形象。
新協議將於明年商討
不過,三年供水協議即將屆滿,香港政府與粵海投資將會商討新一輪買水協議,內地的消費物價指數因豬肉價格上漲,或會有利水價上升,惟在現時香港局勢,加上人民幣持續貶值,都有機會影響最終的買水價格,或對公司股價構成波動。
喜愛收息之投資者,在2021年至2023年供水價格決定前,尋找其他收息股,或是更穩妥的做法。不過,若然已持有的亦不用太擔心,因為就水務署委託工程顧問公司做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檢討建議,香港每年續購8.2億立方米東江水直至2040年。因此,簽定協議幾可肯定,只是在供應量及價格上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