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旅遊平台增長勁 同程藝龍仍具競爭優勢

只要做好理財,同埋提升投資知識,將來財富的增長會好可觀,$500萬並不困難。

同程藝龍(SEHK:780,下簡稱「同藝」)今年第三季收入 20.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22.3%;經調整EBITDA 5.47億元,同比升 27.74%;經調整溢利 4.19億元,同比升 33.20%,可見經調整 EBITDA 及 經調整溢利的升幅均高於收入升幅,經調整溢利率因而升至 20.3%,同比升 1.6個百分點;經調整EBITDA利潤率升至 26.5%,同比升1.1個百分點。而同藝首三季的業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業績,情況令人欣喜。

業績的高增長,原因之一自然是同程與藝龍自去年強強聯手後,規模經濟效應逐漸發揮。但更重要的,是集團在月均付費用戶(MPU)的轉化成效甚高。截至今年第三季,同藝月均活躍用戶(MAU)達 2.34億人,同比升 13.4%,而MPU 升勢卻更強勁,同比升 31.9%至 2980萬人。

智能出行管家 多元服務打造忠實客戶

同藝近年致力於從在線旅行平台(OTA)轉型為智能出行管家(ITA)。今年第三季集團進一步強化及推廣慧行系統,向用戶提供智能旅行備選方案,覆蓋鐵路及航班產品組合。往日客戶揀選旅行平台都較傾向以價格為本,誰便宜就選擇誰,這種模式一來壓抑了盈利空間,二來亦難以培育忠誠客戶。

同藝則以服務為本,致力於提供旅行前、旅行中及旅行後無縫銜接和個性化旅遊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同時聯合多樣化的服務供應商並深化與其的合作層面,給予客戶更多元選擇,配合集團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提升集團的個性化服務質素,這個定位有機會以不犧牲利潤的情況下培育更多忠誠顧客,加大客戶轉換成本,對集團長期發展更有優勢。

觸達用戶群體:更低的成本 更大的潛力

同藝的另一個競爭優勢,是集團與騰訊(SEHK:700)的互惠合作夥伴關係,讓集團能以較經濟的價格成本觸達用戶群體。單論今年第三季單季,經微信小程式下拉清單進入同藝小程式的平均月活用戶為 1.25億人;經騰訊旗下平台投放的互動廣告進入的有 4850萬人;經微信內的分享及搜索功能進入的有 1880萬人。假設這些月活用戶沒有重複的話合計為 1.923億人,而截至2019年9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為11.51億,相比之下同藝目前之觸達16.71%,反映集團還有龐大的拓展空間。

同程藝龍可伺機買入

同程近四季的市盈率約29倍,配以其逾 20%水平,盈利增速更勝收入的業績增長而言是合理水平。加上旅遊行業亦有望在內地市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上升及國家消費升級政策中持續受惠,長線投資者可候機入市。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