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VS 李寧 應買哪一隻?

安踏(SEHK:2020)與李寧(SEHK:2331)是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領航者。到底那間更值得買呢?

策略有別但方向一致

隨著人民的富裕程度越來越高,大眾購買高品質產品的意欲有所提高,「消費升級」成為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推動力。這大趨勢下,大大小小的消費品牌都得以受惠,因為高品質產品定價更高,利潤貢獻亦更高。安踏與李寧近年都有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積極開拓高端消費需求。雖然兩間公司的發展方向大致相同,但在執行上,兩間公司的策略卻有所不同。

安踏就以「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為發展戰略,當中「多品牌」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多品牌來覆蓋不同消費者對於體育用品的需求。除了收購高端定位的「FILA」,安踏更先後收購了滑雪用品品牌「DESCENTE」,及戶外體育用品品牌「KOLON SPORT」。至於李寧,戰略上就以「單品牌」為發展重心,透過開拓同一個核心品牌的產品線來接觸不同消費者。

原理上,多品牌的銷售策略有分散風險的功效,但單品牌卻更能專注發揮品牌優勢。但現實中那個策略更優勝,實在難以定奪,但對於筆者而言,體育用品始終都有潮流的元素,消費者的忠誠度周不時會因為社會文化變遷而有所增減,多品牌策略就有助減低這影響。

財務表現比併

安踏 TTM 安踏 5-Yr 李寧 TTM 李寧 5-Yr
毛利率 53.82% 49.04% 48.68% 46.46%
經營溢利率 25.64% 23.99% 9.07% 3.51%
資產周轉率 1.01倍 0.98倍 1.27倍 1.20倍
資產回報率 16.61% 17.62% 13.13% 4.31%
股本回報率 28.58% 25.74% 20.93% 5.61%

數據來源:Morningstar.com

論銷售所得利潤,兩者毛利率只有細微差別,且有穩步上升,反映兩大品牌同樣受惠於市場消費升級,大眾遷向高端消費的趨勢。但經營溢利率卻有非常顯著的差距,安踏最近期的經營溢利率較李寧高逾2倍,五年平均值更逾6倍,這可由銷售渠道的效能差別來解釋,尤其安踏近年積極設立利潤率較高的自營網絡。在2018年度,經銷開支估李寧收入的35%,安踏則只有27%。此外,安踏的銷售額比李寧高逾2倍,更能受惠於規模經濟,成本攤薄的效益。

至於貨品銷售效能,似乎周轉率較高的李寧表現較佳。不過,由於安踏將銷售收入轉換成盈利的能力確實遠較李寧優勝,幾乎完全抵消了周轉效能略遜對手的影響。加上銷售規模更龐大,安踏更有能力去動用更高的財務槓桿,且可享受銷售規模所產生的槓桿作用,為股東帶來更豐富的回報。

結語

兩個市場領先者各以不同的戰略來捕捉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機遇,但安踏更平穩的財務表現也許就反映出安踏在策略上似乎較李寧優勝。兩者相比,筆者會毫不猶豫選擇安踏。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