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股風光能否再現?睿見教育前景能否大翻身?

去年內地司法部提出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中,第十二條:新增「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條例,讓市場趨之若騖的教育板塊一夜變天。

時隔一年有餘,送審稿依然只是草案,未有進一步修訂,但當然這並不代表條例不會落實,只是這一直成為行業久未解決的不確定因素,令行業股票無人問津。行業市盈率亦由昔日巔峰的平均 30至40倍,腰斬至只剩 10至20倍水平,部份更有可能是被低估了。因此,今天就來看看業內的睿見教育(SEHK:6068),會否是股價未能反映價值的「便宜貨」。

睿見教育自然增長強勁

睿見近日公布了截至今年 8月31日的年度業績,收入 16.8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34.9%;純利 3.59億元,同比升 15.8%。集團 2018至 2019學年總招生人數 5.44萬名,同比升 25.9%;學生總容量 6.30萬名,同比升 21.3%;學費及住宿費同比升 36.2%,當中近 30%為自然增長,意味著集團縱然不擴展,單靠自然增長率已足以支持未來盈利增長需求。

而期內集團新加入 3所學校,學校總數升至 9所;來年會另開設 3所,為集團帶來強大而充足的增長動能,整體學生容量預期於 2020年增至 7萬名,升 11.1%。同時,集團的 9所原學校及 3所正增建學校的可擴張土地,若得到充份利用,學生容量將會進一步大幅提升,長遠市盈率將由現時的 18倍許水平降至約 10倍。以集團中高雙位數的盈利增速而言絕對物超所值。加上集團亦有在大灣區積極布局,學校有望遍布東莞、惠州、佛山、江門、廣州、肇慶等城市,有望從地區發展中受惠令利潤率進一步提高。

不過,擴張是一把雙刃劍,未來的盈利雖然有望拉升,但今天的債務問題卻已迫在眉睫。期內,睿見資本負債率達66.2%,同比大幅攀升了 18.8個百分點,集團表示主要是由於銀行借款的增加和興建新學校以及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收購土地用於建設中小學所致。同時,集團期內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26.49億元,按每年4.4%至7.3%之間的利率計息。其中,一年內償還的借款有11.08億元,一年以上償還的借款為15.41億元,目前不過處於短期資金基本勉強能夠覆蓋短期負債的情況,縱使未出現危機,但也不過是在鋼絲上跳舞。

所以投資者暫時不應急於入市,否則財務危機呈現集團的價值會受到根本性傷害。然而,集團選擇偏向重資產模式,雖然短期內現金流問題頗讓人擔憂,但長期而言卻免受租金壓力困擾,同時能享受地價的投資價值,投資者不妨待集團財務更明朗時再作考慮。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