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奶從高位跌近四成 散戶應買入嗎?

論香港創業之王,維他奶(SEHK345對名列前矛。由40年代的一個本土小品牌,發展成今時今日業務遍佈亞太市場的國際企業,維他奶的增長故事相當吸引。到底散應否買入這隻股票呢?今次就由股神巴菲特的角度概括分析一下。

巴菲特在早年曾提出過以下四個選股原則:

1. 公司業務可以理解
2. 公司業務前景明朗
3. 誠實且有能力的管理層
4. 正以吸引價格出售

飲品零售容易理解

維他奶的業務,對於大眾投資者而言,相信不難理解。盈利模式簡單易明,由飲料研發,製造再包裝飲品,最後透經銷商出售,維他奶就可以賺到淨利。業務版圖越拓越大固然會令營運的過程更繁複,但盈利來源也不過是大同小異。

特別得注意的,大概有兩點。首先,中國是維他奶積極開拓的增長市場,近年需主題再被重視,但經銷渠道的模式卻有所轉變,尤其網絡消費加入競爭。銷售渠道的重整有可能會影響到集團的周轉表現。第二,集團或會將部分生鏈遷至海外,甚至直接在當地進行採購,以配合當地銷售。這部署有助分散風險,同時亦令集團個別分部的供應鏈變得不穩,例如最近澳洲業務就因當地原材料供應不穩而導致收入增長不似預期。

品牌定位加強競爭優勢

論維他奶前景,飲料市場競爭向來激烈,但行業整體亦為維他奶帶來了豐富的增長空間,而維他奶憑著獨特口味在成熟市場所建立的忠誠度亦難被取代。

大眾漸看重健康生活的趨勢可為消費市場帶來新動力。維他奶一直有捕捉這全球性的消費升級趨勢,例如為傳統品線加入「無添加糖」及「鈣思寶」等元素。近五年,集團的收入增長偶有波動,但整體亦增加了49%,同期毛利率亦有平穩上升,由2015年的49.7%提升至53.7%,這或證明了集團品仍具吸引力,消費者忠誠度高,而且品定位持續升級。

管理層往績可靠

管理層質素可算是巴菲特提出的四大方向之中,最難客觀判斷的一項。始終散不如機構投資者,唯一接觸到管理層的最直接渠道,就是年報上的主席報告。得一提的是,目前的集團主席是維他奶首代創辦人的兒子,早於1972年就已獲委任為維他奶的董事對是集團之中富有經驗,且對公司有著極高忠誠度的管理人員。

除了管理層的年資與背景,業績表現亦可以是一個合理的評價標準。儘管收入盈利偶有波動,甚至增長幅度大收窄,集團近五年的資回報與股本回報仍穩守在10%20%以上,這也許就反映出管理層動用股東資本作投資的表現均衡。近五年間的每股盈利亦增加了86%

昂貴宜靜候時機

 

目前

五年平均

市盈率

43.00

38.56

市帳率

9.39

8.56

數據來源:Morningstar.com

從業務定位與前景,及管理質素的角度來看,維他奶在很大程度上是隻吸引的股票,但似乎並非正以吸引價格出售。市盈率與市帳率不但相對歷史水平高,本身數亦不太合理,即使集團錄得了24%的5年平均股本回報及18%的5年平均每股盈利增長。有興趣的投資者,唯有靜候更好時機。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