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亞迪(SEHK:1211)公告擬以儲架發行方式申請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發行總規模不超過 10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債券利率將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按照網下利率詢價結果在利率詢價區間内協商確定。比亞迪指募集資金的用途是為了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公司借款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規之用途。
所謂「儲架發行」,即是一次核准,多次發行的再融資制度。比亞迪稱,是次公開發行的債券包括一般公司債券、綠色公司債券、可續期公司債券及各類專項債券等(不包含可交換公司債券)。同時,集團還表示,是次發行債券之後,集團累計債券餘額不得超過最近一期末淨資產的四成。
比亞迪短期資金需求大
截至今年第三季,比亞迪資產負債率 68.48%,對比廣汽集團(SEHK:2238)41%的負債率,比亞迪的經營槓桿似乎是高了一點,但看來仍在可接受範圍。
不過,身為製造業的比亞迪,資產中很大部分是清算價值甚低的固定資產。根據集團三季報,在合計 1,982億元的總資產中,非流動資產佔 866億元;流動資產 1,116億元,但當中大部分都是應收帳款及存貨(合計 755.5億元),現金卻僅109.3億元。反之,集團的流動負債卻達 1,091億元,為現金額的十倍,當中短期借款已高達 430億元。可見短期內,比亞迪的流動性問題頗為嚴峻。
銷售下滑令資金拮据
比亞迪缺錢的原因,最直觀的想法,應該是跟銷量下滑有關吧。自從新能源補貼退坡,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4個月下滑,下滑幅度還在逐月擴大。集團 10月共銷售1.26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下滑55%;當中純電動乘用車下滑41.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下滑 67%。
集團三季單季度淨利潤僅為 1.20 億元,同比銳減 88.58%;集團同時預計全年淨利潤為15.84億到17.74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在36.19%至43.03%之間。但縱然如此,集團還是盈利了,在賺錢的比亞迪為何會有這麼高負債?
第一要說到應收帳款。比亞迪的應收帳款由 2014年的 137.5億元,倍增至 2018年的 492.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7.59%。今年三季度微降至 480.1億元,換句話說這五年來有 342.6億元的利潤沒有轉化為現金流。
其次,比亞迪的固定資產值隨年擴大,其固定資產加在建工程總額由 2014年的 360.75億元,增至今年三季度的 588.1億元,增加了 227.35億元,這還未計算固定資產的折價。反映集團在固定資產上,五年來消耗了200億以上的現金流。
要解除困境,集團就要從3毎方向着手:1)減少資本開支、2)提高利潤率、3)提高銷售回款。第一項集團主要只看集團本身的行動,並不難達成,但第二、三項卻較視乎市場走勢,隨著「國五」、「國六」的切換透支消費力的影響逐漸被消化,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於明年回暖,但目前仍不宜過份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