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國企私有化概念股票

中國的大型地產開發商金輝控股(SEHK:9993)正進行IPO招股上市,值得認購嗎?

今年以來,香港上市公司宣布私有化個案急增升,而大部份私有化個案都與國企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有關。

當中已退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外運航運(SEHK:368)、中國電力清潔能源(SEHK:735)、屬國企中國電子控股的先進半導體(SEHK:3355),以及中信旗下的亞洲衛星(SEHK:1135)。

至於正在宣布私有化的國企子公司,則有同樣屬中信旗下的大昌行(SEHK:1828)、中糧集團的中糧油(SEHK:606)、中航集團旗下的中航國際(SEHK:161),以及華能集團旗下的華能新能源(SEHK:958)。還有一間哈爾濱電氣(SEHK:1133)因出手太低,而被小股東否決私有化。

隨著A股逐步受外國資金追捧,加上國資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旳三年限期,也在步步進逼。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相信未來一至兩年仍會繼續,以重組企業,未來整體「A+H」或「H股全流通」方式上市。

所以,投資者可以先行部署,當作「另類殼股」的投資機會。當中可以留意目標國企是否符合以下特點:

1.市賬率估值偏低:

大部份被私有化的國企,估值偏低。如中航國際未公布私有化前,股價一度僅得3.8元,市賬率(PB)僅得0.4倍左右,即使現已宣布以9元私有化,目前PB亦僅得0.6倍。而華能新能源未私有化前股價為2元,以PB計亦只得0.6倍,公布私有化後,目前PB為0.9倍。

如果以市盈率(PE)估值,中糧油未私有化前股價在2.5元徘徊,PE約10倍左右;而華能新能源現價的PE亦只有8倍,故低估值的國企股值得關注。

2.市值不高

以現時公布的私有化案例,大部份市值為100億元至300億元之間,但以H股計算,不到100億元。例如中航國際香港市值僅得26億元,大昌行為68億元,哈電收購時港股市值約30億元,反映市值少,成交低的國企,私有化的機會較大。

較大型的私有化案例,分別是華能新能源及中糧油,港股市值分別高達150億元及215億元。

3.背靠未進行整體上市之國企

大部份私有化的國企,母公司都未進行整體上市,如中航國際、中糧油、哈電、華能等,都見大量「同輩公司」在港股及A股分散上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或許會驅使這些國企透過私有化子公司,進行整合。

利用上述三種方法選擇下一隻私有化的國企公司,比搏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聯通(SEHK:762)及中電信(SEHK:728)合併消息,或許更有機會成功。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