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需求勁 中聯重科具上升潛力

中聯重科(SEHK:1157)今年首三季業績高速增長,實現營收 317.5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50.96%;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 34.8億元,同比大漲 167.0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 49.62億元,同比升 62.51%,業績刷新歷史最好水平,是甚麼驅動了中聯重科的歷史最高增長?

工程機械車輛類市場暢旺

首先是行業市場近期利好。中聯重科是一家中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企業,以挖掘機市場為例。今年首十個月,挖掘機市場累計銷售量 19.6萬台次,當中累計內銷同比升 12.1%,累計出口同比更升 37.8%。而事實上,國內挖掘機的年銷量自 2017年起以屢屢破頂,今年首 10個月已完成了 2018年總銷量約 96.4%,再創新高相信問題不大。

國家推基建以興經濟為必要任務

再退一步就是為何工程機械車輛類市場會正值陽春?這一點就要從中央推動基建的發展方向說起。由中美貿易緊張,中國就有了提振內需經濟,儲備銀彈備戰的需要,今年來,國內GDP增長連連放緩,到第三季只有約 6%,低於市場預期,也逼近設定的 6至 6.5%的下限,故此推進基建以興經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項。今年首三季,內地累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 3.44%。而且基建項目規模龐大,週期亦較長,工程機械車輛類市場的增長相信亦可因而持續幾年。

海內外業務均有表現

回到中聯重科自身,集團工程機械板塊表現亮麗,收入同比升54.68%。期內,集團積極布局土方機械、高空作業平台等潛力市場。土方機械推出系列4.0新品,構建一體化產業服務生態鏈,收獲良好的市場口碑和銷售成績,市場份額亦有所增長。除此,集團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噸位內爬式動臂塔機下線,打破了外資品牌壟斷格局。期內集團累計投入研發逾 7.30億元,同比大增 95.77%。

除了國內市場,中聯重科在海外企業的技術實力亦不容小覷。今年 10月,集團全新 36米管柱混凝土佈料機成功下線並且發送往澳洲,而且市場反映不俗,據集團披露目前已接獲 10多台訂單。同時,集團的塔機產品出口印度市場的佔有率連續三年摘冠,而集團與國家「一帶一路」策略配合,持續戰略性地在海外投資設廠,建立大大小小的本地化製造集群。可見集團在品牌、技術、渠道的積累方面都有競爭優勢。

同時,年內集團嚴守信用銷售門檻,強化風險意識,通過CRM系統、大數據平台及時了解客戶及一線業務,牢牢把握風險控制關鍵點,集團資產周轉效率大有改善,整體財務狀況更加健康。截至今年首三季,集團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同比減少約106天,存貨周轉天數同比減少了35天,期末應收賬款同比僅增13.05%,增幅遠低於銷售規模的增長,反映集團在運營能力及業務質量兩方面的優化。

綜合以上因素,中聯重科外部環境及內部營運均取得表現,足以支撑其估值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