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必瘦站的投資組合判斷管理層風格

股票投資在很多香港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都有出現,例如九倉(SEHK:4)把部分資金投資本地藍籌地產股作過渡性投資,或者專注做投資的公司復星國際(SEHK:656)和華人置業(SEHK:127)。不過,如果此事發生在從事美容事業的必瘦站(SEHK:1830)看來比較特殊,值得大家觀察和思考。

進取型股票投資

自2018年開始,必瘦站增加股票投資並主力集中在美國龍頭科技股,沒有買ETF和股票基金,專注揀股投資,證明管理層對這方面特別熱衷並親力親為,對科技股情有獨鍾,並持有微軟,亞馬遜,臉書,蘋果,谷歌和騰訊。股票組合大概有7000萬元,連同多年持有的債券基金3500萬元,金融資產佔股本權益18%左右,相比華人置業80%,暫時還可以算是「正常」的庫房運作。整體投資組合七成股票三成債券基金,可說是積極進取型。

資料來源: 2019年公司業績

中期業績股票組合變

公司剛在月底前公佈了2019中期業績,符合正面盈利預告,純利增加51.8%,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淨額增加49.7%至3.36億港元,現金相比去年上升至4.66億港元,現金暫時佔股本權益超過77%,公司認為目前處於極佳的收購及合併時機,決定保留更充足的手頭現金,選擇不派中期息,期望特別派息的小股東可能有點失望。

筆者更留意的是管理層似乎又已經把建倉不過一年的美國股票全部賣掉,錯過了過往三個月美股10%的升勢。現在股票組只持有港股,騰訊倉位加了少許,也新增添了三隻香港藍籌企業包括恆生銀行(SEHK:11),中銀香港(SEHK:2388)和港鐵(SEHK:66),整體組合成本大概7400萬元。不過,受香港社會運動事件影響,股票組合過往半年虧損$400萬,相對成本下跌5%。倉位由增長型的美國龍頭科技股變為收息為主的港股,似乎投資風格又改變了。暫時來看,公司的股票策略似乎以短中線為主。

資料來源: 2020年中期業績

愚人結語

對投資者而言,必瘦站現金流不斷增長當然是好事,以現時外部環境來說,預留一點資金作重大有利收購也是良策。

但是如果管理層不善用資金並花太多時間和精神做股票買賣,雖然倉位不多但可能令管理層分心和產生內部意見分歧,過份積極最終可能弄巧反轉,更令投資者分不清到底老闆是想做美容業大亨還是股壇狙擊手。做不成畢菲特沒有問題,最怕是好像當年2008年中信因炒賣外匯衍生工具時失利而令到公司出現財政問題。

現金流豐富的公司最大的弊病就是亂投資,筆者建議投資者繼續跟蹤必瘦站的投資組合,判斷公司是否在投資這方面開始變得成熟和建立良好的投資原則,還是持續以機會主義化短線操作並且將組合變得越來越大。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