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股今年第三季業績為市場帶來驚喜,業績增速普遍較上半年提高。今日就比對一下中國銀行(SEHK:3988)、建設銀行(SEHK:939)、農業銀行(SEHK:1288)、交通銀行(SEHK:3328)及工商銀行(SEHK:1398),看看誰更值得買入。
1-9月 股東應佔溢利(億元) | 同比變動 | 7-9月 股東應佔溢利(億元) | 同比變動 | |
中行 | 1595.8 | +4.11% | 455.3 | +3.04% |
建行 | 2253.4 | +5.25% | 711.5 | +6.07% |
農行 | 1806.7 | +5.28% | 592.3 | +6.10% |
交行 | 601.5 | +4.96% | 174.0 | +5.23% |
工行 | 2517.1 | +5.04% | 837.8 | +5.80% |
(貨幣:人民幣・下同)
從上表可見,除中行外,其餘內銀的第三季單季股東應佔溢利的增速都較今年首三季合計為高。尤其出色的要數工行,雖然單看百分比而言,第三季單季增速不及建行或農行,但工行在此有著高基數的不利因素,按盈利規模計工行依然是五大內銀之首。
2019首三季 | 期內營業收入(億元) | 同比變動 | 淨利息收入
(億元) |
同比變動 | 佔總收入比重 |
中行 | 4168.6 | +10.91% | 2778.2 | +5.11% | 66.65% |
建行 | 5115.3 | +6.78% | 3795.2 | +3.77% | 74.19% |
農行 | 4764.0 | +3.54% | 3604.7 | +1.42% | 75.67% |
交行 | 1765.1 | +11.63% | 1063.3 | +11.72% | 60.24% |
工行 | 5846.8 | +8.30% | 4531.5 | +6.97% | 77.50% |
另外,從營業收入看,工行要比建行及農行都勝一籌,淨利息收入的增速亦令人滿意。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內銀中只有交行的淨利息收入增速高於總期內營收增速,但同時交行的淨利息收入佔總營收比重亦是最低的。
近年,交行致力改善業務結構,著力實現發展質量與效益的有機平衡,因此專注提高淨利息收入增速是交行的發展方向;相反,工行是五大內銀中淨利息收入佔總營收比重最高的,近年工行著力於多元化業務發展,而其今年首三季的非利息收入增速 1315.4億元,同比升 13.15%,增幅顯著。
2019首三季 | 中行 | 建行 | 農行 | 交行 | 工行 |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 11.24% | 13.96% | 11.19% | 11.07% | 12.93% |
一級資本充足率 | 13.02% | 14.5% | 12.5% | 12.72% | 14.16% |
資本充足率 | 15.51% | 17.3% | 16.1% | 14.87% | 16.65% |
不良貸款率 | 1.37% | 1.43% | 1.42% | 1.47% | 1.44% |
撥備覆蓋率 | 182.24% | 218.28% | 281.26% | 174.22% | 198.09% |
在資產質量方面,五大行均符合監管機構要求,而且各有千秋。值得一提的是,早前財政部發布《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建議規範銀行撥備水平,覆蓋率不可超出逾300%,否則就被視為隱藏利潤,而五大行的撥備覆蓋率本身並不逾 300%。
28/11收市價(港元) | 市賬率 | 市盈率 | 預測市盈率 | 股息率 | |
中行 | 3.21 | 0.51 | 4.78 | 4.80 | 6.5% |
建行 | 6.40 | 0.71 | 5.62 | 5.38 | 5.5% |
農行 | 3.25 | 0.60 | 4.84 | 4.89 | 6.0% |
交行 | 5.28 | 0.49 | 4.83 | 4.70 | 6.3% |
工行 | 5.74 | 0.77 | 6.15 | 5.97 | 5.0% |
內銀業績向好,對其股價固然有支持,加上上月受美國減息消息刺激,港股單月升逾 800點,內銀亦有可見升幅,故此現時估值普遍偏高。市場一直憧憬中美貿易首階段協議落實後能替股市沖喜,但簽署遲遲未有落實,加上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落實《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對中美關係帶來隱憂,貿易協議能否落實仍屬五五之數,因此投資者暫時不宜輕舉入市。
若果市場調整,筆者建議投資者密切注意工行價格,雖然工行股息率在五大行中排行末尾,但集團盈利能力及規模都稍勝一籌,在經濟不景下都能穩步上揚,相對而言是長線安心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