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績後回軟 應獲利或是買入機會?

中生製藥(SEHK:1177)今年首三季實現營收 19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22.8%,當中新產品貢獻收入佔 20.6%;歸母淨利潤22.6億元,同比升 15.7%;總體現金流 61.4億元,同比跌 2.7%。季績不壞,但同時亦未見驚喜,只勉強符合市場預期,市場對集團業績看來亦不大滿意,令集團績後股價回軟,股價由業績公布 11月25日當日開市價 11.34港元,下跌至11月28日最低曾見 10.20港元,跌幅曾達 11.18%。

抗腫瘤產品增速凌厲

從產品結構看,中生今年首三季肝病、抗腫瘤和心腦血管板塊產品依舊佔主導地位,收入分別為49.7、42.0和25.0億元,佔總收入比重25.7%、21.8%以及12.9%。其中抗腫瘤業務受新產品推動而增長迅速,收入同比大升 83.3%,佔比同比提升 7.2個百分點。安羅替尼預計期內貢獻超20億元收入,有望維持快速增長並成為集團抗腫瘤條線最重磅品種及最大單品,全年有望衝刺30億,即是增速高達 134%。

其他產品增長速度亦不容忽視:雷替曲塞、達沙替尼、卡培他濱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39.9%、47.6%、29.8%;新產品中來那度胺期內貢獻收入1.3億,高增速達 211.6%。同時這板塊有望受益於新醫保目錄調整實現放量,高增長勢頭相信能夠持續,並成為集團最核心的增長動力。

肝病、心腦血管未如理想

不過,中生的肝病與鎮痛產品表現就相對疲軟。期內肝病產品實現收入49.7億元,同比跌 0.7%,其中恩替卡韋系列產品收入 23億元,同比跌 9.2%,而第三季單季同比跌幅更達 12.1%,反映業務仍在劣化中;鎮痛產品實現收入16.5億元,同比微升 0.8%,其中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凱紛收入9.2億元,同比跌 33.3%,第三季單季同比跌幅亦達 33.1%,情況未見好轉。而心腦血管產品仍未從帶量采購擴面的影響中完全恢復,其中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瑞舒伐他汀鈣量增價減。

強研發實力 多新藥分散政策風險

近日新醫保名單推出,新增的70個藥品,價格平均下降60.7%;續約的27個藥品,價格平均下降26.4%,對中生的盈利空間無可避免有所影響。不過中生有多項盈利能力強勁的藥品,集團在今年首三季有33個產品銷售過億元,其中肝病用藥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和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銷售額更是各自超過10億元。而且中生向來是國內醫藥行業研發標杆,首三季研發費用達 20.5億元,同比升 20.6%,佔總收入10.6%。在研產品471件,當中約40個處於報產階段,2019至2021年有望每年都 10個新藥品上市,當中不乏重磅藥類。

總的而言,中生製藥的盈利能力依然值得期待。近日股價下調造成了較佳的入市時機,惟新醫保名單剛剛推出,市場應還有下調空間,投資者可候機入市。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