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市場高速膨脹 龍頭蒙牛加倍受惠

隨著中美貿戰、宏觀經濟放緩、香港社運等政經問題相繼出現,中國愈發有提振內需的必要性,市場資金亦趨於停泊在需求有保障的內需股,體育用品及啤酒股陸續起飛,但乳業卻未見有強勁升幅,究竟乳業前景如何,現時是相對上趁低吸納的好時機嗎?

內地乳業市場龐大

中國的乳業市場絕對龐大,目前是全球第二大乳品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乳業進口國。今年首三季,國內乳制品產量 2023.7 萬噸,累計同比增 8.8%,乳制品產量增速回升;而今年上半年,國內乳制品的產銷率為99.70%,維持較高水平,且二季度較一季度有所上升。

另外,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字,中國乳製品於 2018年的進口量 275.7萬噸,同比升 7.8%;進口金額106.8億美元,同比升14.8%;在2009年至2018年十年間,中國乳製品進口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18.9%,比同期食品進口年均複合增長率13.6%高 5.3個百分點。

雖然過去十年乳業市場增速強勁,但相信距離飽和尚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首先是內地奶類產品人均消費仍僅僅是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一的低水平,雖然受飲食文化及習慣影響,不能預期最終會升至跟歐美睇齊的地步,不過隨著國內人均收入上升及三四線城市銷售網絡日漸健全,乳品需求應進一步上升。

其次,內地乳業的品牌高端化策略有成效,可望推動銷售及利潤率的增長,例如蒙牛(SEHK:2319)的高級牛奶「特侖蘇」及乳酪「純甄」於去年銷售額分別達 130億元(人民幣・下同)及 80億元水平,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亦分別達 22%及 30%的高增長。

蒙牛具龍頭優勢 現估值不高

國內乳業的兩大龍頭蒙牛及伊利,合共市場份額由 2013年的 32.2%升至 2018年的 40.0%,合共網上市佔率亦於2017年至 2019上半年升了 9.5個百分點,可見在電商及新零售盈行的內地,龍頭乳業發展比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優勢。

而相對其他一飛沖天的內需股,蒙牛今年股價升幅不過 20%左右,目前估值亦不高,投資者可考慮中線持有。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