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最新業績有何不尋常?

巴菲特及其投資團隊所持有的這三隻股份不但高增長,且能在未來的科技市場佔一席位。

汽車業的固定成本非常高,汽車製造商大部分成本來自廠房和設備,因為需要經常維護和升級。此外,技術人員薪酬亦高,而且多是與工會簽訂合同。因此,當汽車公司銷售額很高時,大部分多出的收入將直接變為盈利。然而,當銷售額下跌,情況正好相反,利潤率亦會隨之下滑。

然而,Tesla (NASDAQ:TSLA) 上季的業績卻顛覆了這套汽車業的自然法則。Tesla最近公佈的第三季業績,即使汽車業務和整體收入下跌,但利潤率竟然意外大幅上升。1956年以來美國汽車業再沒有新貴,直至Tesla在2003年才打破這局面,這以後Tesla已先後創造多個小奇蹟,這次只算是其中之一。以下來看看這家公司是如何變法。

矛盾的數據

以下比較Tesla第二季和第三季業績,分析汽車業務和整家公司的指標:

指標 2019年第二季 2019年第三季
汽車業務收入 53.76億美元 53.53億美元
汽車業務毛利率 18.9% 22.8%
收入總額 63.50億美元 63.03億美元
總毛利率 14.5% 18.9%
營業利潤率 (2.6%) 4.1%

資料來源:TESLA第三季業績簡報。由作者編製。

從上圖可見,Tesla收入雖然下跌,但利潤率卻不跌反升,而且還升很多。利潤率的增幅可以歸功於出色的管理,而且是多方面的成果,不會只是某方面。

首先,或者也是最重要一點,Tesla雖然在第三季汽車銷量下降,但單看Model 3型號的話,銷量則在上升,而該款型號已是公司最重要產品。Model 3屬於量產型號,因此在固定成本基礎下,產量提高可帶來效益。在第三季,Tesla售出79,703部Model 3汽車,上季則為77,634部。

事實上,Tesla已下調Model 3價格。由於高價遠程車型割價幅度高於低級車型,這便吸引客戶購買較貴車型。因此,Model 3的平均售價 (ASP) 在北美地區大致持平,而在亞洲和歐洲、中東及非洲等地區則較低。然而,銷量提高,加上訂單量增加,這有助Tesla降低輸入成本,造就利潤率非常可觀的升幅,即使低級Model 3亦不例外。

該公司銷售的Model S和Model X在第三季雖然減少239輛,但平均售價卻較高。Tesla在第二季對這些車型採取多項進取的定價策略,包括4月推出新式動力系統和懸浮設計時,給予之前型號大幅折扣優惠。這導致上季平均售價大幅降低。Tesla亦逐步淘汰Model S和X型號,又下調高價遠程車型的售價,總體上對S和X產品組合產生積極影響。

Tesla今年早前割價速銷,令部分投資者感到憂慮,但其實該策略看來奏效,能夠成功刺激需求,吸引客戶轉向高級遠程車型。上季的定價策略帶來好壞參半的影響,加上Tesla全面致力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率,這使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提升近4%。

自動駕駛功能遞延收入

除上述生產效率提升外,Tesla該季引入的Smart Summon功能亦作出貢獻。Smart Summon功能讓車主可「傳召」Tesla汽車自動以慢速駛到停車場接載他們。

Tesla最近亦採取相當巧妙的策略,為買家提供多款自動駕駛功能,並明確表明長遠這些功能將會更加昂貴。因此,Tesla已獲得約5億美元遞延收入,該筆收入尚未入賬,但隨著自動駕駛功能進行軟件更新後,該筆款項就會變現。Tesla在第三季推出Smart Summon功能後,亦能於早前收取3,000萬美元現金。

其他成本效益

除這兩項重要因素,Tesla亦能設法節省業務開支。太陽能業務方面,管理層表示效率獲得提高,因為目前可一次過安裝住宅太陽能,之前則需要前後三次才能完成安裝程序。Tesla亦能削減服務車輛的成本,還有整體的銷售、一般性和行政開支。

這種全面削減成本的決心,有助Tesla不僅可降低營業開支對銷售的比例,甚至可將該季整體營業開支從10.9億美元減至9.3億美元,儘管減幅的1.88億美元中,1.17億美元由於第二季錄得一次性重組開支,而這一季則沒有。不過除此之外,總體銷售和營銷開支依然減少5,100萬美元。

最後,Tesla亦從外匯兌換獲得一點甜頭,外匯因素有時不利,但有時屬利好,這一季便是這種情況。Tesla並沒有進行外匯對沖。

淡友要小心

看淡或沽空Tesla的投資者主要認為這家公司的汽車業務不可能有盈利,但這季該公司看來給這種觀點還了顏色。Tesla表示,公司在2019年全力削減成本,為明年下一階段的增長奠定基礎,而明年推出的Model Y車型有望為業務注入動力。

這次即使是大淡友,也應該要另眼相看,又或者可能大感驚訝,因為Elon Musk和他的團隊確實大幅精簡了Tesla的營運架構。展望第三季業績,Tesla表示預計:「通用會計準則 (GAAP) 的淨收入將持續錄得正值,但可能有時會出現短暫例外,尤其當新產品推出市面和進行升級期間。」

Tesla的股價仍然存在估值爭議,但如果Tesla之後每季都能保持盈利能力(以GAAP計算),那麼原先沽空該股的許多理由都站不住腳了。這樣的話,Tesla股價開動火箭衝上雲霄也不用大驚小怪,即使收入確實微跌,也無傷大雅。

分享給你的朋友
About The Fool 5810 Articles
文章獲The Motley Fool授權轉載,並由HK MoneyClub翻譯 Original www.f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