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租賃是近年一個熱門投資主題,背景雄厚、在香港上市的中銀航空租賃(SEHK:2588)相信是一個不少散戶的首選。到底散戶應否買入這檔股票呢?今次就由股神巴菲特的角度概括分析一下。
巴菲特在早年曾提出過以下四個選股原則:
- 公司業務可以理解
- 公司業務前景明朗
- 誠實且有能力的管理層
- 正以吸引價格出售
散戶難理解租賃所涉技術性
飛機租賃的運作模式,表面上看來就不太難理解,以下簡單歸納一下。飛機租賃,即由租賃公司先購買飛機,再租予航空公司。租賃公司的收入來源就是:由航空公司收取租賃收入,扣除購買飛機連同所用資金成本所淨餘的收入。
租賃的運作不難理解,但背後所牽涉的會計入帳區別,租賃合約的信貸風險,以至到租賃期滿時的資產處理,絕非一般散戶讀遍財報就可精通。單是租賃形式就已有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之分,當中區別就在於飛機在租賃期內的擁有權及期滿時的購買權,而這些權利又會影響到租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質素。除非有專門的會計知識,相信大眾投資者難以就中銀航空租賃的基本面作出周全分析。
飛機租賃前景明朗
飛機租賃的前景可算是非常明朗,全球對於航空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波音發表的市場展望報告,未來二十年,全球客機機隊規模預期會錄得96%的增幅。這96%的預期增長之中,就有46%源於亞太區。飛機需求的增長就會帶動飛機租賃的需求,因為租賃可讓航空公司在激烈競爭之中享有更高的靈活度。
中銀航空租賃作為一間實力雄厚,且業務足跡國際化的租賃公司無異是其一受惠者。目前,中銀航空租賃就將總部設於新加坡,同時亦於都柏林、偏敦、紐約及天津設有辦事處。此外,中銀航空租賃亦獲兩大評級機構予以A−的信貸評級,讓集團可享有低成本融資,這是租賃行業的一個重要優勢。
管理團隊富經驗
中銀航空租賃原由新加坡航空公司聯同另一美國租賃公司成立,此時期,公司的背景已非常雄厚,股東包括淡馬錫控股(Temasek)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後來在2006年被中銀收購並更名為「中銀航空租賃」。在中銀收購前就任的不少高級管理人員,至今仍為集團效力,例如在1998年就出任董事及董事總經理的Robert James Martin 目前仍為董事總經理,更出任行政總裁一職。中銀航空租賃的可靠往績,也許就是目前的管理團隊有能力延續過去卓越表現的信心證明。
到底中國銀行的收購會否干預到集團的長線發展策略,實在見仁見智。但中資背景的介入,相信或多或少有助集團在增長潛力強的亞太區中建立競爭優勢。
現價估值不吸引
目前 | 三年平均 | |
市盈率 | 10.67 | 8.39 |
市帳率 | 1.59 | 1.14 |
股息回報率 | 3.30% | 3.25% |
數據來源:Morningstar.com
至於估值方面,集團目前的股本回報有逾10%而市帳率亦只有不足兩倍,但中銀航空租賃的估值倍數相對上市以來水平明顯地昂貴,似乎現價的中銀航空租賃不太吸引。
結語
飛機租賃的前景明朗,增長空間大,中銀航空租賃的優勝定位更能受惠於行業整體增長。唯飛機租賃的營運所涉及的技術性知識眾多,若無心機時間去精通租賃的技術層面的知識,似乎不沾手是更保守的選擇。再者,現價的中銀航空租賃未算吸引,即使有意進場,不妨靜候更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