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 (SEHK:3690)今年表現一枝獨秀,股價年初至今已飆升超過一倍,加上第3季錄得盈利,連續兩季按年虧轉盈,股價上升之勢將銳不可擋,更有分析認為美團短期內可以威脅騰訊之科技股王地位。果真如此?
轉虧為盈是表象
截至今年9月31日止3個月,美團收入按年增加44%,毛利大增109.8%;去年同期虧損833億元人民幣,本期變成13億元之盈利,轉虧為盈,自然成為業績報告的亮眼點。
去年美團錄得虧損,主要是由於一項「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去年同一季度,單這一項目的虧損已高達798億元人民幣,本年度這項目歸零,是美團錄得溢利的最大原因。
什麼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原來很多新創公司還未公開上市前,跟創投集資時會透過發行可換股優先股換取資金,這些優先股會隨着公司估值上升而增值,公司需要在會計帳目中把優先股漲價列為公允值的虧損。當公司上市後,優先股會轉為普通股,之後就不會再產生公允價值虧損。
美團佔外賣市場逾六成份額
撇開上述的會計因素,評估美團的表現及前景,第一步當然離不開餐飲外賣業務。餐飲外賣現時佔美團收入的56.7%,按年增長39 %,毛利率上升2.9個百分點。要注意的,是餐飲外賣業務的毛利,比起美團另一核心業務「到店、酒店及旅遊」的毛利低出許多,前者佔收入19.5%,後者88.6%。但酒店旅遊的用戶,絕大部份是由餐飲外賣導過來的;所以美團拼了命都要守住餐飲外賣的市佔率,「醉翁之意不在酒」,能成功把餐飲客導向平台上其他增值業務,才該是真正目的。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估計, 2018年美團在內地外賣市場佔有率是64%,排行第一,第二位是佔25%的餓了麼,第三位是佔9%的餓了麼星選;換句話說,市場基本上由兩大平台瓜分。線上外賣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2018年線上外賣佔全國餐飲業收入比重只有10.6%,隨着用App叫外賣成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份,這比重還有龐大的上升空間。
美團取代騰訊仍差很遠
看美團最近的走勢,確有騰訊 (SEHK:700)股價幾年前「起飛」的影子,難怪有分析認為美團將成為可取代騰訊的新股王。這機會有多大?
首先,若然真的如此騰訊也應不會介意,因為騰訊持有超過8%美團股份。以現在美團的業務結構,要盈利不斷增加,重點在於美團能否繼續透過外賣增加用戶數基礎,然後利用其他增值服務變現;於此,美團的酒店旅遊業務,的確令人充滿憧憬。隨着內地中產人口不斷增加,旅遊勢必為高增長行業。美團本季在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收入按年增長39.3%,在酒店旅遊方面,美團亦已在2018年超越攜程,成為內地最大的酒店預訂平台。現時美團聚焦發展高端酒店的業務,並擴充到非住宿服務與餐飲、婚宴場地、Spa等等,實行一條龍、賺到盡。
現時,美團交易用戶數目是4.358億人,相比起騰訊內地超過10億的用戶基礎仍有很大距離,在業務及收入源的布局亦未及騰訊全面,投資者亦不能忽略W股因素的考量。所以美團的增長空間雖然可觀,但要達到能威脅甚至取代騰訊的規模,仍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