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應否在中國飛鶴上市後入買入?

今年香港新股市場情況未如理想,不少公司均選擇靜待社會風波和中美貿易戰平息。

然而,形勢在近期出現改善,部份大型企業再次計劃赴港上市。其中一家便是中國嬰兒奶粉生產商中國飛鶴(SEHK:6186)公司上市後是否值得入手?在決定是否買入飛鶴之前,投資者應考慮以下幾點。

中國出生率下降並非壞事

飛鶴在中國市場佔有重要席位,市佔率超過15%。部份投資者會對公司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感到憂慮,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消費者有減少生育的趨勢。

於2018年,中國新生嬰兒減少至1,523萬,是2014年取消一孩政策以來的最低出生率。生活成本上漲及經濟環境欠明朗,促使中國不少年輕家庭擱置生育計劃。

這可能馬上令人覺得會對飛鶴這類嬰兒奶粉生產商十分不利,但事實並非所想般惡劣。

雖然中國的整體出生率下降,但中產人口花費在子女身上的開支卻有上升趨勢。預計中國嬰兒奶粉市場的規模將於2023年達到190億元人民幣(27億美元)。中國的消費者願意花費更多在高檔產品上,

而飛鶴的產品被視為高檔產品,因此公司享有獨特優勢,可望藉著上述趨勢受惠。飛鶴邀得中國影星章子怡擔任代言人,更有助公司吸引高檔及中產市場的消費者。

事實上,有關正面影響已反映於公司的財務業績上,飛鶴的收益於2017年按年增長60%,旗下高檔產品銷量躍升10%。

飛鶴是媲美外國品牌的首選奶粉

於2008年,有國產奶粉被驗出三聚氰胺,消息重創中國嬰兒奶粉市場。這宗醜聞爆出後,內地家長紛紛轉用外國製的奶粉,但飛鶴卻非常成功地抵禦這宗醜聞的影響。

公司從未生產含有三聚氰胺的產品,更重組了旗下多個生產設施,以提升效率和透明度。此外,公司採用獨有的程序,以確保所有乳製品受到嚴密監控並即時進行加工。

這不但幫助飛鶴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更使公司有條件與國際奶粉商在中國市場上競爭。
現時,主要國際奶粉生產商在中國的市佔率已由70%降至50%。

中國飛鶴值得監察

鑑於美中貿易戰持續,加上中國重視推動國內企業增長,投資於聚焦本土市場的中國嬰兒奶粉生產商似乎不會錯。 

飛鶴與別不同之處在於公司已做好與外國企業競爭的部署。此外,由於飛鶴的產品迎合內地中至高檔市場的需求,即使出生率下降,公司仍能締造佳績。

總結上述各項因素,若投資者有意投資於中國快速增長的國產奶粉市場,飛鶴可以說是監察的長期投資之選。

此外,要留意公司早前被沽空機構GMT Research 狙擊指,中國飛鶴由平平無奇的嬰兒配方奶粉生產,轉身成為市場的龍頭,兼且盈利及收入能力冠全球,帶來大量現金流及現金儲備,卻五年來從不派息,屬典型有欺詐特徵的股份。公司股價一度急挫。其後,中國飛鶴出示存款繳稅證明反駁狙擊,股價才回穩。對於保守投資者,不妨待更長的時間驗證才再考慮。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