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nstagram把Likes隱蔽 看KOL經濟學

Instagram上周宣布將會把帖文的Like數隱蔽,此舉在專業KOL (網紅) 中反應兩極化。現今很多年輕人嚮往做KOL,十年前這原是業餘玩家主導的領域,如今已成為一大新經濟行業,更有網紅公司已上市NASDAQ。從IG的新策略,我們來看看KOL行業的趨勢和投資機會。

為什麼有人歡喜有人愁?

早在幾個月前,IG已開始在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國家,試驗把帖文的Like數隱藏,用戶仍可看到自己帖文的Like 數,但其他人就看不到。KOL們反應兩極,Nicki Minaj很「唔Like」,即時在Tweeter表示以後會杯葛IG,但另一KOL天后Kim Kardashian則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對用戶有益的措施。

為什麼Like數那麼重要?因為Like數是專業KOL最常用的定價標準,廣告商亦習慣以Like數評估帖文效果及KOL的價值。對於Kim Kardashian等級、或有過十萬Followers的KOL,這當然不是一回事,她們已紅到不用再以Like數分等;最受影響的,是大量半紅不黑的KOL,沒有了Like數,她們的流量會下降,因為網民大部分跟紅頂白,傾向看人氣高的帖文;另外,廣告商會用Follower數量或其他基準聘人,KOL或需找新方法經營自己。

Nicki Minaj當然不是半紅不黑,那麼憤慨正是認為這措施會打擊未紅的獨立藝人。

Facebook打「假Likes」及「僵屍戶」不遺餘力

Like數的確有很多漏洞,最嚴重的就是假Like的販賣活動。IG母公司 Facebook剛贏了一場官司,被控的是一間紐西蘭公司,這公司專門出售假Facebook Likes並以此賺了接近1000萬美元;法庭裁定此公司違反網上保安法,最後跟Facebook以50萬美元賠償和解。網上保安公司Cheq估計,假Likes在2019年已令廣告商損失13億美元。

今次IG隱藏Like數,有可能就是衝著假Like問題而來。

KOL如何搵錢

由於KOL入行門檻低,一舉成名變富翁的例子不少,成為很多年輕人憧憬的職業。究竟KOL是如何賺錢的?

方式很多,大致上可根據不同平台及行業分類,這裡分享其中一些常見例子。以平台來說,最簡單的是做YouTuber,自己拍片上傳,以View數及訂閲數跟YouTube拆廣告收益,成名後可接廣告置入及品牌代言合約。

以行業看,最值得留意的例子是美妝,這行業十分倚賴社交媒體行銷,像Estee Lauder Group,估計超過7成廣告預算都用於此。KOL須先累積Follower的人數,最好是IG,有人氣,就自會有品牌找上門;最常見的合作形式是寫試用文、出席品牌活動然後寫帖文,級數高的KOL可做品牌大使,或搞Cross-over產品。價錢當然跟人氣掛勾,像Kim Kardashian,一篇IG帖文30萬美元起跳。

KOL代理公司成衍生行業

像美妝和時裝這些跟潮流有關的行業,需要大量使用KOL作行銷,但KOL人數海量,Kim Kardashian不是人人請得起,人氣一萬至幾萬的KOL又多得很,如何尋找適合品牌的KOL,是廣告商頭痛的問題。

這時KOL代理公司 (Influencer Marketing Agency)就派上用場了。這些公司會為廣告商篩選適合KOL人選,有需要亦可策劃及執行宣傳活動;但有别於藝人經理人,這些公司很少會跟KOL簽獨家長約,通常是「鋪鋪清」合作形式,事關KOL起跌太快,今天紅可能明天就不紅。

把KOL代理做到藝人一樣的,大概就是一間於今年4月在NASDAQ上市的如涵控股 (NASDAQ:RUHN)了。如涵旗下的KOL都是內地網紅,除了粉絲數,如涵的網紅策略跟銷售有更直接的掛勾,事關如涵主要收入就是用網紅賣衣服。暫時來說,如涵的網紅經理人業務仍未算上軌道,看來經營KOL跟藝人仍是有分別的。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