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 (SEHK:293) 和波音都說得上是全球航空業的金漆招牌,最近相繼陷入危機,雖然各有前因,不禁令投資者對航空業意興闌珊。同一時間,台灣全新的星宇航空 (STARLUX) 卻高調開業,並將於明年1月開航,啟業手法令人耳目一新。這告訴我們,航空業前景絕非悲觀,只是行業正處於「破壞性改變」 (Disruption) 階段,遊戲規則已改變。
星宇始於長榮王子復仇記
星宇航空的創辦人張國煒,是台灣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四兒子,張國煒是前任長榮航空董事長,本身亦是執業機師,父親張榮發在2016年1月去世後,家族爆發爭權事件,張國煒於同年3月被踢出長榮系統。2017年,張國煒成立星宇投資公司作前期預備,1年後星宇航空正式誕生,明年開航,前後只不過用了3年的時間。
有這樣的背景,星宇籌備過程的一舉一動格外受關注,由Logo設計、飛機機身圖案、空服員制服、貴賓室樣子等,每一小節都成台灣的熱門新聞,星宇航空經常是Google的熱門關鍵字。而張國煒自己也成了網紅,在10月28日親自從德國駕駛星宇第一架A321neo飛回台灣,話題性十足。
潮流興廉航,但星宇卻走豪華路線,現時所有航線定價都會比市場稍貴一點,開航後先從桃園飛澳門、峴港及檳城三個航點,其後再加飛其他日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中國及菲律賓的城市。
航空業的三大改變
當然,會搞噱頭不一定會賺錢,星宇能否把高人氣化為鈔票,還要繼續觀察下去,但星宇的朝氣勃勃,跟國泰的低沉氣場確是很大的對比,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航空業正面對最少三個大改變。
第一,由於最近20年亞洲地區航空客運的需求大幅增加,開新航空公司的門檻亦比以前低,市場已偏向碎片化,多了很多小型航空公司,而非只集中在十間八間大型航空公司。類似情況以前在美國航空業也出現過,結果是小公司倒閉或被併購;現時亞洲的情況有所不同,客運的需求依然在增長中,小型航空公司也有生存空間。現時大部份仍是以廉價作主打,像星宇這樣走「個性路線」的小型航空公司,可能是條新的路。所以現在投資航空股,需特別注意市場競爭這個因素。
第二,延申上一點,乘客的忠誠度越來越低。以前選擇少,乘客一旦成為某航空公司的會員,「出走」機會不高;以後就不一定了。現今旅客的需要,可以清楚分類,對於非常在意價錢的乘客,他們在網上可以輕鬆找出最便宜的航空公司及航班;有些乘客很在意服務, 但又不想付太多錢,他們就會去找促銷價的商務客位,又或者幫襯像星宇的「精品航空」。現在網上旅遊搜尋工具實在太多,航空公司要「箍客」沒有以前那麼容易,重點是,一定要有清楚明確的定位。
第三,航空公司形象廣告這件事已經完全Out,沒有客人會在乎。看星宇的公關宣傳,靈活運用社交媒體作階段性炒作,成功出位,這才是21世紀的架勢。
以上的改變,都在挑戰大型航空公司的既有思維及營運模式,如果不能脫胎換骨,老字號如國泰,亦要慎防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