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肉大戰獅子頭 那些公司在人造肉市場正摩拳擦掌?

非洲豬瘟造成內地豬肉價格飆升,短時間內難於解決。時勢做英雄,由 Beyond Meat帶動的人造肉風潮席捲內地,除了今年5月A股市場「警鐘誤鳴」,一些「疑是」人造肉概念股飆升,中秋節也有廠商推出人造肉月餅。我們看看有那些企業的人造肉發展計劃已浮上水面,與及投資這類食品股需要當心什麼地方。

內地人造肉市場在4年內規模可達119億美元

 中國人對素食毫不陌生,「素雞素鵝」、「齋滷味」等豆製的仿肉類產品非常普遍。但Beyond Meat一出,因為製作方法全無動物性蛋白質,而且口感像極真的肉,的確引來不少的哄動;再加上概念A股炒一炒,非洲豬瘟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一下子內地市場對人造肉興趣大增。根據歐睿 (Euromonitor)的估計,內地素肉市場在上升軌道上,去年規模約97億美元,預計2023年會增至119億美元。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亦指出,自5月Beyond Meat上市後,內地平均每個月都有三四間類似的新公司註冊,並集中在北上廣深及東南沿海地區。

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人造肉

今年中秋節,珍肉推出了首創的人造肉月餅,市場反應熱烈。珍肉的策略夥伴是雙塔食品 (SZSE:002481),雙方已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植物蛋白肉項目。

另一間是金字火腿 (SZSE:002515),10月在天貓預售牛肉味的植物肉餅,由金字和美國杜邦 (Dupont) 共同研發,肉餅用非改造基因大豆等植物蛋白製成。

兩間內地企業都是以人造肉的技術,研發適合中國人胃口的食品。美國Impossible Foods一直視中國為最重要的海外目標市場,在最近一個上海的貿易展上,推出了一款Impossible版獅子頭,非常接地氣。像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這樣的人造肉先驅企業,將會有助內地巿場把「餅做大」。

投資者進場時機仍早

既然行業那麼熱門,有冒險精神的投資者可以出手了嗎?

現在內地人造肉市場仍在虛火狀態,存在殊多變數。首先,什麼是人造肉各家各說,大家都聲稱自己是「首家」,珍肉和金字產品都已推出產品了,南京農業大學肉品中心日前公布他們剛成功研發出第一塊人造肉。原來前者是全植物製造,後者是用動物幹細胞擴張培養的。分別相當大,容易混淆。

Beyond Meat和 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大致上是在利用植物如豆類的蛋白質,以生物科技方法改變組織並加工,造出類似肉的質感和口感,營養成分亦是重要一環。這過程不但需要技術,還不便宜;在超市買過Beyond Burger的朋友都會有感,為什麼假肉比真肉更貴。

品質和定價將會是內地人造肉市場起飛的關卡。雖然現在企業一窩蜂湊熱鬧搞各式各樣的人造肉,這個市場實在仍在起步階段,投資者不用心急進場。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