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向國內市場的友邦
近期政治風波持續,香港的保險業務無可避免受到影響,一來內地市民來港意欲下降,二來港人對香港前景擔憂而暫緩作長線保險規劃,三來大量設施在社運期間被損毁,索賠個案料大增,市場預計友邦(SEHK:1299)第四季業績將大受拖累,因此友邦股價近期回吐幅度不少。但如此反而可能為投資者帶來入市時機。
友邦今年第三季的業績主要受內地業務所帶動,季度新業務價值升 1%,但若不計香港區,新業務卻是同比升了 14%,可見其餘地區的業務增長足以抵銷香港區的失利。加上國內市民可支配收入隨年上升,保險及財富管理的意識亦有提高,內地新業務上升的趨勢應能長期延續,反之香港動蕩是暫時性因素,故集團中長線前景依然看好。
不過從估值方面看,截至 11月18日收市,友邦市淨率 3.1倍,在保險股中依然偏貴,加上本港銀行同業拆息近期有所上升,市場猜測走資情況或會出現,故友邦現時尚未到入市時機。投資者可候友邦市淨率回落至 2至3倍區間在長線買入。
二)中國平安 不是保險股這麼簡單
至於內險股的龍頭代表中國平安(SEHK:2318)截至 9月30日的淨利潤為 1295.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63%,不過績後股價回落 5%以上,反映市場對業績依然不滿意。但集團業績長線增長依然不成慮,而且2017及2018年的股東報酬率都達到 20%以上水平。
雖然以保險股而言,平保現時市淨率達 2.65倍,相比同業中國人壽的 1.62倍要高得多。但平保的金融科技業務亦不容小覷,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TOP20)」中,平保憑1205 件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位,更勝同在榜單上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中國銀行、百度,是長線投資的另一不俗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