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過後 三生製藥能獨自飛得更高?

日前,三生製藥(SEHK:1530)公布分拆出旗下的間接非全資附屬三生國健,完成後,預計集團持有三生國健的股本將由 2018年底的 96.22%降至 50%。對於是次分拆,集團解釋有以下六項原因:

(1)量化三生國健股權的市場價格;

(2)為三生國健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3)提升集團及分拆集團的企業及品牌知名度;

(4)提升企業管治;

(5)吸引人才加入三生國健及提升三生國健的標準、能力及專業知識;

(6)及有助於三生國健及集團更專注於發展其各自的業務及進行策略規劃。

三生國健擁有國内唯一的國家級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即是從實驗室研究、中試開發到工藝產業化的抗體生產全產業鏈。而且三生國健還擁有的3.8萬升亞洲最大的抗體生產線,讓三生製藥因而能夠整合並加速單抗藥研發。因此,今天讓我們先集中看看分拆對三生製藥的影響,看是自斷了有力臂膀,還是會減重後飛得更高?

集中研發資金 發揮重磅藥價值

今年上半年,三生製藥投入研發支出 2.64億元(人民幣・下同 ),同比升 48.2%,而集團2018全年的研發支出亦有同比 41.0%的高增用,研發費用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 7.9%。把三生國健從集團分析,簡單而言就是能讓集團的研發投資更加集中,尤其是在其核心藥物適應症推展之上。

集團的重磅藥物——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去年佔集團總收入的 36.3%,藥物的銷售額市佔率雖然在去年已上升至65.3%,惟銷量方面的市佔率僅得 19.4%,反映還有大量的成長空間。隨著研發集中於適應症的拓展,有望進一步發揮這重磅藥物的市場價值。

集團仍處於業績高增長期 藥品組合創協同效應

三生製藥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6.43億元,同比升 21.6%;毛利21.85億元,同比升25.1%;正常化EBITDA 10.18億元,同比升21.4%;正常化淨利潤7.52億元,同比升 34.1%。

今年上半年,三生製藥多項在研項目都取得進展。其中腫瘤管線的賽普汀(抗HER2抗體)是國内同靶點單抗類似藥中位於研發進程的第一梯隊,預計將於年底獲批上市;健尼哌(抗CD25單抗)亦已獲得藥品GMP證書,預計上市銷售在即。而集團的HIF-117膠囊(SSS17)的臨床試驗申請於11月12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集團正積極准備開展該產品的臨床試驗。該藥物預計能與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藥物產生協同效應,為慢性腎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治療選擇。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