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仿製藥」一詞一度成為投資熱話,國內大量中小藥企爭相研發。但在「帶量採購」之下,仿製藥的盈利空間並不穩妥,部分行業龍頭因而計劃取消部份仿製藥項目,轉向投入入場門檻更高、盈利空間更大的創新藥項目,例如國內龍頭恒瑞醫藥。而在港股中,復星醫藥(SEHK:2196)一樣有布局創新藥領域的先兆。
復星今月動作頻頻
就在今個月初(2019年10月),復星就與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蘇州市吳中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參與投資設立新藥創新基金等達成合作意向,首期募集資金規模10億至15億元(人民幣・下同)。該基金旨在充分利用集團已有的全球領先大學創投基金網絡以及前沿生物技術的豐富資源,通過「基金投資+孵化落地」的等模式,將海內外優質的人才與技術產品引入國內進行落地。吳中經開區同意為復星或其關聯方預留其生物醫藥產業園內的100畝土地,且將為新藥創新基金及其落地項目提供各項優惠政策。
隨即在本月18日,復星的首批孵化項目入駐復星領智,將通過與國內頂尖醫院專家的合作,致力於基因細胞治療技術的產品研發,為遺傳性罕見病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針對精準醫學、腫瘤免疫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腸道菌群、合成生物學、POCT、人工智能等細分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及產品研發。
復星 2019上半年業績
截至今年 6月30日,復星總收入達到684.8億元,同比升5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利潤創歷史新高,達76.1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藥品製造及研發實現收入 108.14億元,同比升 21.89%,不僅是集團收入佔比最高的板塊,同時亦是增速最快的。
同時,復星期內債務結構持續優化,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進一步降低0.5個百分點至53.2%,中長期債務比率進一步提升1.8個百分點至65.4%。標普亦於今年5月將集團評級展望從穩定提升至積極,確認BB評級。
創新藥市場的激烈競爭
當然,復星並非第一個在創新藥的跑道上發力的企業。其中,在研發投入一向慷慨解囊的恒瑞醫藥,2018年的研發支出達 26.7億元,佔其年度營收的 15.3%,是業內的極高水平。換之而來的是雄厚的研發實力,恒瑞基本上已能保持每年都有創新藥獲批上市的優良節奏。相比之下,復星 2018年研發投入 14.8億元,佔同期營收僅 5.98%。
不過,研發投放亦非多就一定好。投放資金比恒瑞更多的百濟神州(SEHK:6160),2018年研發費用約 47.32億元,比其約 14億元的年度營收還要高得多,令市場擔憂其現金流及財務狀況,加上研發亦非百發百中,有一定失敗風險。
而且截至今年 10月25日收市,復星股價為港元 21.8元,市盈率 17.89倍,市賬率 1.76倍,對行業急速發展的醫藥板塊而言絕對不貴,集團現時股價亦處於歷史低位水平,繼續下行的空間及風險都較低,而且財務狀況良好,能抵受創新藥的研發風險,值得長線投資者考慮。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