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要有幾錢儲蓄才覺得安全?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委托了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有關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的調查,發現有78%的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比去年下跌5%,而每人每月的儲蓄中位數是5000元,比去年稍為增加7%。這些數據反映了什麼?儲蓄僅是理財規劃中的其中一環,怎樣善用儲蓄加快達到理財目標?

平均要有78萬才感安全

今次研究的調查對象,包括一千名18歲以上的港人,另外「加碼」針對退休儲蓄的議題,深入訪問了308位50至65歲的在職人士。

結果顯示18至5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達78%,較去年下跌5%,但每月的儲蓄金額中位數(5000元)及平均數(7500元)都比去年增加。研究所的解讀是,由於收入減少,生活成本增加,可定時儲蓄的人數減低;至於儲存金額上升,就可能因為通脹。

至於「安全感」,不同年齡層的受訪者看法大有分別。整體上,大家認為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是56.1分 ,跟去年55.5分差不多,並認為需要擁有78萬元儲蓄,才有充分的「安全感」。年紀越大,「安全感」評分越低,理想儲蓄金額也越高。這也是相當合理,人年紀越大,顧慮自然更多。

至於接受深入訪問的308位介乎50至65歲的準退休人士,則認為需擁有524萬元儲蓄才有安全感,他們每月的儲蓄金額平均為9,900元。要注意這些數字不能跟以上的千人調查直接作比較,因為調查方法完全不一樣。

儲蓄是理財第一步 但絕非唯一一步

這個調查結果相當有趣,數據可作參考,解讀則見仁見智。不過,從這調查的設計及結果,可看出背後並沒有考慮儲蓄在整體理財上的意義。

除非有幸「靠父幹」,否則一般人的財富均由儲蓄開始。儲蓄是關乎能力和態度的問題,如果每月入不敷支,也不可能有盈餘可儲蓄;但收入足夠應付基本開支,卻習慣了「大使」,亦一樣存不了錢。香港人有78%有儲蓄習慣,其餘28%究竟是因為收入不夠、抑或理財態度而不儲蓄,就不得而知。

每月儲蓄平均數是7,500元,以「安心」儲蓄金額78萬元來計算,連續儲蓄8.7年目標就達到。不過,準退休人士的目標是524萬元,以每月儲蓄9900元計算,要連續儲蓄44年才達到「安心」目標。這些數字令人看得一頭霧水。這就是因為這個調查並沒搞清楚儲蓄在理財計劃中只是第一步,財富累積的最大關鍵,是投資。

留6個月緊急現錢 其他用來投資滾存

隨着聯儲局宣布再減0.25%息,全球勢將進入另一貨幣寬鬆世代。光儲蓄,不投資,只有眼睜睜看着身家大縮水,不知那天才存到那524萬元。

一般來說,手上只需保持6個月的生活開支作應急用,其餘儲蓄可投入有回報的投資上,長期滾存。除了最基本的股票、ETF、債券外,最近不少銀行推出高息存款,短期港元定存利息更高達5%,對於較保守的投資人士,是不錯的選擇之一。超短期定存如7天定存,亦可用來「停泊」部分緊急現金,一於賺到盡。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