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風險錯配」會怎樣?

近日獨立理財顧問康宏理財  (康宏環球,SEHK:1019) 因偏離強積金的「註冊中介人操守要求指引」,未有把5,514名客戶界定為「風險錯配」,被積金局罰款50萬元。

「風險錯配」是什麼?界定和不界定有什麼分別?客戶有什麼損失?我們來一一拆解,再看看打工仔在此有什麼需要特別留意。

強積金中介人的責任

很多打工仔根本不會有機會接觸強積金「中介人」,因為公司的HR (人力資源) 已替僱員選定強積金受托人及計劃,打工仔頂多就是選選投資組合,之後「自動波」。

其實積金局已在2012年11月實施「僱員自選安排」, 除了為數幾十萬的僱主及自僱人士,立即多了250萬名打工仔一樣可以參與選擇強積金受托人及計劃。由於人數眾多,強積金受托人需要委托「中介人」向潛在客戶推銷旗下的強積金計劃。現時有註冊的「主事中介人」有412名,「附屬中介人」有32,542名。

中介人如何違規?

中介人必須謹守「註冊中介人操守要求指引」,而監管中介人的責任就落在積金局身上。根據強積金中介人程序覆檢委員會的2019年報告,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間,委員會共覆檢15宗有關中介的個案,結果12宗屬實,3宗不成立,積金局會針對其中5宗證明屬實的個案採取紀律行動。

這些個案的違規行為包括:未經同意轉移累算權益、偽冒簽名、冒充客戶以取得其強積金帳戶資料、未能清晰向客戶提供資料、未能盡快執行客戶指引、未能把客戶資料保密等。

所以有使用中介人服務的自僱人士及僱員們,要多加留意。

「錯配風險」有什麼風險?

今次被罰的違規項目,是註冊中介人操守要求指引裏,有關「行事需誠實、公平、符合客戶的最佳利益及持證」的條款。選強積金跟投資一樣,需評估個人風險承受程度,及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是否配合。很多僱員在選擇成份基金時,沒有留意這點,往往選了比自己風險承受程度高的投資;這時,中介人有責任告知僱員,如果僱員堅持選取這項基金,中介人必須把客戶的決定及過程、理由等等紀錄在案。

康宏的問題,就是有6,860名客戶有「風險錯配」的情況,當中只有1706名客戶被界定為風險錯配客戶,具有上述指引所須的書面確認。問題出在另外5,154名「風險錯配」的客戶,康宏並未就這些客戶作出所需的界定和跟進,所以被罰。

其實,風險錯配並不一定會帶來損失,只單純代表僱員選了風險較高的投資。康宏這次的失誤,看來只是程序上沒有完整的SOP (標準操作流程),交了50萬學費,以後理應會改進。

對於強積金成員,這件事除了令大家明白了「風險錯配」是什麼。此外,亦提醒大家自己也有責任,不要錯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因為長遠對退休規劃可能帶來深遠影響。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