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地盤的生意–
早前認識了GoGoVan的創辦人Steven Lam,這名80後與另外4名拍檔,憑著$2萬元的資本,創造出一個市值估價達數億元的App。GoGoVan於2013年中正式成立,是當時全港第一個叫貨車的App,創業初期5人的辦公室只在一間的100呎工廈?房中,他們不斷四出派傳單做宣傳及找司機。努力3個月後,已有司機會自己登記做會員。
其後獲得數碼港培育計劃$10萬元資助,之後生意愈做愈大,可說是擊中了市場,而他們的出現,更迫使很多同類型的競爭對手相繼推出App,從此改變運作模式。
手機應用程式就有這個特點,當擊中市場後,如同開發新大陸一樣,增長速度可以相當驚人。直到2014年年中,GoGoVan被投資者看中,獲注資650萬美元,並打入新加坡巿場,及收購「大象」及「浩鉦」這本港兩家老牌貨車電召台。
到2014年11月進入台灣巿場,獲人人網以1,000萬美元購入10%股權。到2015年,GoGoVan已有超過25,000名登記司機,每日都接到幾萬個order,業務急速發展。由此可見,這類型生意可以是一個爆炸性的生意。
的而且確,不少傳統生意的地盤早已給有錢人霸佔了,但網絡與手機應用程式這些新興行業就如同一個新地盤,仍存在著不少商機,尤其年輕人最擅長新玩意,只要好好把握,就有突圍的機會。
–將生意視為資產–
一盤生意若表面看生意很旺,看似很有價值,但盈利有限,無法產生現金流,都未必能成為資產。若這生意非常困身,又無法出售,這會導致實際價值大減,價值變得有限,而這個老闆的角色亦與打工無異,資產難以談上,財務自由亦未能達成。所以,若然目的是財務自由,就要分析這生意能否成為資產,又或能否轉化成資產。
首先,產品要是升值的產品,做生意最終的目是要將其成為資產,持續產生現金流,而當中的現金流要按通脹而升值的,即是該生意的產品起碼有加價的能力;最好更是做會升值的產品,貶值產品往往要與時間競賽,例如賣海鮮就是其中之一,時間愈久價值愈低,往往要減價速銷。
而升值的產品,物業就是最佳的例子,地產商往往惜貨,你現在不買沒問題,只是之後再想買已不是這個價,九龍站的君臨天下足足賣了10年,價格只加不減,可見發展商相信產品加價的能力。
當然,若果生意產品基本能對抗通脹,也有條件成為資產,海鮮檔也可成為資產,因為今年的海鮮比幾年前加了價,但資產的質素不能及地產這產品。
但若果是通脹都對抗不了的生意,例如抽明星卡,現在抽仍是$1,與20年前一樣,這生意難是成為資產。所以,最起碼產品價格能對抗通脹,進一步就是有自主加價的本錢,以及產品本身是升值的產品。單憑產品加價能力這點,已判斷到這生意能否成為優質的資產。
要將生意成為資產,將生意制度化、企業化是重要的程序,因為要令生意成為自行運作的模式才能成為資產,亦方便日後出售。建立制度不是易事,但作為成為資產的途俓,這就是老闆的必然工作。
若一開始已打算建立資產,最好先評估該生意上軌道後能否自行運作,茶餐廳、零售小店、手作店等,都難以自行運作。若目的是擁有資產,但開始前已預計生意就算上了軌道,仍是業務纏身,那就不適宜經營這盤生意了。
另外,生意初期大可親力親為,但之後,必然是授權適合的人選負責相關的崗位,就可以了。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