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資科技,您不一定要買純科技股。例如,亞馬遜(NASDAQ:AMZN) 在美國擁有龐大的零售業務,但其亦擁有數十億元的雲端運算業務,並主要在數碼領域經營。
大部分人會將星巴克(Starbucks)視爲零售股或餐飲股,但其實星巴克亦是流動付款領域的技術先鋒。這個連鎖咖啡集團設有手機應用程式,可讓顧客預先下單及付款,讓他們在踏入門店前便已可訂購飲品及食品,並透過應用程式(可用綁定的信用卡或禮物卡餘額)付款。此外,星巴克亦容許排隊的顧客透過其應用程式付款,這項技術剛面世時很新穎,而現時已成為眾多連鎖餐廳的基本服務。 有關技術讓星巴克(現時還包括其他連鎖餐廳集團)的顧客能更輕鬆地付款和獲取忠誠獎賞。這讓顧客與品牌連在一起,並為公司提供一個額外的營銷渠道。
有別於微軟和蘋果等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是以其他業務爲主(如售賣咖啡),但同時亦發展科技,進而成爲科技領域的主要業者。科技幾乎滲透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有很多公司驟眼看雖不是純科技公司,但它們至少在某程度上也算是隻科技股,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汽車製造商便是一例。
來研究一下科技交易所買賣基金
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 ETF)是投資於多隻股票的基金,但ETF像一隻追蹤某隻指數的股票那樣買賣,並在主要的交易所上市。ETF讓投資者可投資於整個行業,而無需依賴特定股票。例如,您可以買入物聯網股票的ETF,又或是小型科技股ETF。
和互惠基金一樣,ETF有開支比率(expense ratio),意思是基金資產中有若干百分比要用來支付管理及其他開支。開支比率包括管理費、廣告費及行政費,即每年基金資產中用以應付營運開支的百分比。大體而言,比率愈低愈好,但在考慮買哪隻ETF時,除了開支比率外,您還要注意ETF的整體回報。
萬里富的Dan Caplinger分析了3隻他認為是近期份「不能錯過」的科技ETF,包括Guggenheim S&P Equal Weight Technology、iShares Exponential Technologies和First Trust ISE Cloud Computing。
哪項指標最重要?
科技公司可分為兩大類:發展中的品牌和成熟的公司。即使是蘋果和微軟等成熟的公司,長遠而言都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生存,但它們擁有一系列已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產品。這些產品能夠長期帶來穩定的收入,讓成熟的公司可發展下一代的產品,無需擔心如何維持動力。
例如,微軟將Office由一項可購買的產品或產品套裝改為訂閱模式。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以往可以購買Word或Excel,並擁有該軟件。他們可以在幾年之後換掉軟件,又或是能用多久就多久。不過,現時微軟改為每年向Office用家收取訂閱費。短期而言,這對用家來說更加便宜,但他們每年都要付錢。
在某程度上,一間成熟公司的估值是透過傳統方式去計算,如盈利、收入增長,以及整體銷售額。當然,科技日新月異,就算是蘋果或微軟等公司,股價都會因未有往績的產品或有關新發展的消息而上落,
至於特斯拉等發展中的品牌則面對不同的挑戰。 這些公司的估值主要取決於其銷售額潛力,而非盈利。例如,特斯拉積壓了大量Model 3訂單,但公司尚未證明自己能夠從經營中賺錢。 網路安全公司帕羅奧圖網路(Palo Alto Networks)亦面對著類似的處境,其擁有龐大的客戶群,但仍未能持續錄得盈利。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公司在擴大產能和開拓產品市場時都會蝕錢,有時還會蝕大錢。新興公司普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起碼一開始如是),但同時亦伴隨著重大風險。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