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當聯想集團(SEHK:992)仍是恒指成分股時,幾乎長期墊底,敬陪末座,股價已談不上是坐過山車,更像海洋公園裡的「滑浪飛船」最後一段直衝而下,驚心動魄,確實令不少投資者損手爛腳,悔不當初。聯想已兩進兩出藍籌,擺脫藍籌魔咒後,已經柳暗花明?
不過,時移勢易,若單看過去一年的表現,不難發現它已由「狗股」華麗變身,甚至稱得上是去年的「股王」,即使是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以致市傳它可能成為「中興」的翻版,躺著中了幾槍,過幾天股價便由重振雄風,三爬兩撥又創年內新高。
聯想在個人電腦業務有不可動搖的地位,而且仍有增長,數據中心增長近年成為亮點。近日更公布新的3S戰略,即以AI及5G為基礎,主力發展Smart IoT、Smart Infrastructure和Smart Vertical領域。
然而,眾所周知,聯想之前幾年股價百沉不起,歸根究底是2014年10月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手機業務惹的禍。不過,聯想向來是一家具遠見的跨國企業,市場看到的「禍」,其管理層看到的可能是未來的「福」。
若分析聯想併購摩托羅拉後其移動業務的數據,得出下表:
2015/2016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中期) | |
收入 | 97.79億美元 | 77.07億美元 | 72.40億美元 | 32.47億美元 |
除稅前虧損 | 4.69億美元 | 5.66億美 | 4.63億美元 | 1.46億美元 |
細心看上表,不難發現聯想的移動業務收入越來越少,表面看好像業績日益惡化,事實卻是管理層控制得宜的策略,選擇退出業績慘淡的市場。
據其年報表示,目前聯想的策略是將資源集中於摩托羅拉手機有盈利的地區,主要包括拉丁美洲和北美核心市場,相反正在逐漸退出拖累業績的市場,其中最主要為中國。
中國的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華為、小米、OPPO、榮耀、VIVO及蘋果,怎麼數也輪不到聯想,忍痛放棄這個市場絕對是明智之舉。另一方面,經過幾年在美洲默默耕耘,聯想手機業務在當地增長強勁,更在巴西奪下了第二大市場份額。
這樣此消彼長下,在中國等地的虧損越來越少,而在美洲的盈利越來越多,不懂數學的人也會知道,扭虧為盈早晚會來。終於,這個日子在第三季出現了,這是自收購摩托羅拉業務以來首次錄得除稅前溢利。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接受媒體訪問時指,「聯想手機小目標,今年營收增長10億美元。」,看來滿有信心。
先不說移動業務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搖錢樹,單是這幾年一直拖累聯想的這個大包袱,突然無重一身輕,是問股價怎會不向著之前的水平步步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