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企股股價沉寂多年,而2019年終於有望迎來一場急需的反彈。國企佔中國A股市場市值一半以上,而按「自由浮動調整」市值計,港交所前十大的公司中,國企佔七間。
國企為何需要改革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企股的股價表現便一直落後。在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中的國企平均年回報只有2.25%,而非國企的平均年回報則為13.51%。
非金融國企的平均股本回報率由2007年的15.6%降至2017年的約7%,而非國企的平均股本回報率則為8%。全球金融危機迫使多間國企在各自的行業過度投資,刺激了經濟增長,但導致項目投資回報率下降,債務水平上升。
目前,中國需刺激私營機構的增長來推動經濟,為實現此目標,中國政府在3月公佈,將把增值稅稅率下調3%。
為彌補稅收損失,中央政府必須促進效率低下的國企增長。2015年,中國增值稅收入佔中央政府收入的比例高達32%。
中國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實施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央政府提高國企盈利的措施之一。政府在3月時宣佈,允許私營機構持有國企的金。在這之前,私營機構只可持有國企的少數股權。
挑戰仍存
不過,雖然私營機構及投資者在國企的持股比例有望提升,但前路仍然充滿挑戰。
很多時候,國家的利益都凌駕在傳統的業務目標之上。意思是,國企可能要維持當地的就業人數或維護其他利益,因此,它們的目標不一定是提升收入或股價。
例如,由於公用事業公司無論如何也要服務貧窮的消費者,因此上調價格的幅度或受制。由於私營機構缺乏就業崗位吸納下崗工人,其他表現欠佳的國企可能被下令禁止去除過剩的勞動力產能。
中國聯通就是主要的例子之一。2017年,聯通向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及其他幾間科技公司出售35.2%股權。中聯通是中國最大的電訊公司之一,與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雄霸中國的電訊業。
有關股份出售涉資120億,而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皆獲得董事會席位。多名觀察人士期望,有關安排將能改善中聯通的營運效率。
其次,公司的業務由國務院任命的經理負責,而不是由私人股東組成的董事會負責。為防止這些經理建立權力基礎而引致裙帶關係或貪污,他們往往會被輪流派到其他公司。
這意味著,他們未必能夠勝任有關工作,獲委任僅僅是因為他們忠於黨。很多高層管理人員在離開行業後甚至成為政府官員。
最後,經理的薪酬並不直接與公司業績或股價掛鈎。中國禁止國企向高管授予購股權和股本。國企高管的薪酬只是西方同行跨國企業高管的一少部分。
鑑於上述原因,許多中國國企的股價在過去幾年皆落後於同行的私營機構,而目前股價亦呈折讓。現時可能是買入國企股的好時機,但投資者需密切注意任何有關國企改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