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出名樓價貴、面積細,細單位更被戲稱為「納米樓」。 雖然樓市近期趨弱,但元朗一個面積270平方呎的新盤單位仍然要成四百萬(或以上)。 近年,海外房地產廣告中經常出現曼谷或大阪的雅緻住宅,面積是元朗單位的兩倍,價格卻只有其四分之一,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廣告還保證租金回報率高達7%、首期只需付25%,再加上在最愛度假勝地置業的浪漫,這些物業看上去確實很誘人……
不知不覺,您便已身處於房地產中介舉辦的雞尾酒會上, 有美酒佳餚相伴,對擁有蘇胡姆維特(Sukhumvit)那個500平方呎的別緻單位心神嚮往──這一切都叫人難以抗拒。 不過,在您交出信用卡支付十萬泰銖訂金之前,請再三思量一下 (實際上,在出席這類場合時最好不要隨身攜帶信用卡)。
比起買本地樓,海外置業需要做更多的調查工夫, 因為您的當地知識、人脈以及支援系統都不如本地。樓價遠低於香港不應是投資決策的唯一考量,
最首要的是考慮以下因素:
1. 您對開發項目的認識有幾多?
撇除廣告上的資訊, 您對附近的環境和居民類型有何了解? 該區的房地產供應緊絀,還是正在迅速擴張?物業數量與整體人口的比例為何? 這個物業的價錢處於區內平均樓價的甚麼水平? 該區的物業轉手頻率如何?
2. 您對開發商的認識有幾多?
開發商的信譽良好嗎?知名嗎? 是不是上市公司? 過去有沒有和買家或承建商發生重大糾紛的紀錄?
3. 有沒有售後服務?
您需要徹底檢查這一點,尤其是如果您不打算用來自住,而是依託代理來處理出租或隨後的物業銷售事宜。 因為事情往往會在這個過程中出錯。請記住,海外訴訟不但昂貴而且耗時。
4.您了解當地的業權法律和稅制嗎?
不同的國家擁有截然不同的地權及業權法律。 請確保您清楚知道自己將享有甚麼權利,尤其是地權方面。 所購物業是屬於永久業權(freehold)還是租賃業權(leasehold)? 這個問題與繳稅有關,在許多國家,土地和物業是分開徵稅的。 此外,請留意當地會否對業權徵收經常性稅項以及這些稅項的金額。 這將成為您擁有此物業的日常支出一部分,此外還有管理費、維修保養費和水電煤氣費。
5. 您了解當地的外國人買樓政策嗎?
大多數國家都訂有針對外國人買樓的專門法律,尤其是在繳稅方面。 此外,您可能需要在買樓時向當地政府申報外國人身份。 在簽署任何協議之前,都一定要和房地產中介乃至當地政府確認。
6. 匯率風險
您需要一力承擔這個風險。
7. 貸款
若需要安排按揭貸款,務必格外謹慎。 不是當地居民或沒有工作簽證的話,銀行大概不會貸款給您。 許多開發商會為外國買家提供按揭貸款。 若選擇向開發商做按,在核對還款條件和利率時要格外小心,並與當地的基準進行比較。 在這方面,有當地朋友幫忙的話就好辦得多。
海外物業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投資選擇, 但要投資成功,就必須先做足功課。
******************************************************************************
想進一步了解香港市場?
有許多錯誤觀念都會阻止我們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在香港,我們可能會覺得有錢人十居其九都是靠物業致富。但房地產真的是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嗎?
最近,我發表了一份關於香港市場的免費特別報告 《股場四大致勝之道:給香港投資者的愚人指南》。
我們強烈建議您下載一份免費副本,立即點擊此處!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