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投資於ETF,您能兼享個股交易的靈活性,以及互惠基金的多元化和低成本優點。此外,您不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就能夠理解或評估ETF,甚至連投資初哥也能跑贏大市。如果您剛開始接觸ETF,在開始投資之前,您應先了解以下概要。

甚麼是ETF?

ETF即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 它能讓您像買賣個股一樣交易,同時亦能像持有互惠基金般持有一籃子股票,尤其與指數基金類似。ETF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投資工具,最先於1993年在美國面世,直到1999年才登陸香港市場。

盈富基金(2800.HK)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第一隻ETF。其之所以成立,是由於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候,香港政府帶頭大手入市干預。其後為了出售手中港股,政府於是推出盈富基金。

該基金極緊貼恒生指數走勢,其追蹤誤差在香港ETF中數一數二低。盈富基金實際持有恒生指數成份股中的一大部分,這意味它不必依賴衍生品或各種花招來複製恒指的表現,也不必依賴派息等複雜因素。此外,盈富基金相當簡單、透明而且便宜,每年收費僅0.15%。

ETF如何運作?

您可以像買賣任何公司股票一樣,在整段正常交易時間內透過任何證券戶口買賣ETF。  ETF並非某一間公司的股票,而是某隻基金的單位,該基金持有的投資組合旨在密切追蹤某個指定市場指數的表現。ETF讓您以合符成本效益的新方式投資於您感興趣的市場。與傳統互惠基金持有人一樣,ETF投資者將持有一籃子股票。

比起股票,ETF有何優勢?

風險較低:ETF是由預先選定的股票集合而成的基金,操作便利。就算某一隻股票的表現不佳,另一隻股票也可能表現出色,因此有助將損失降至最低。

需要的工夫較少盈富基金包含50隻不同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如個人投資者要逐一研究這些股票,可能需要花費幾個禮拜時間。而ETF投資的優點之一,就是無需於一開始或持續做盡職調查,省卻投資者大量時間。

互惠基金和ETF,哪個好?

若您在互惠基金和ETF之間猶豫不決,請參看以下的主要利弊,以助您作出決定: 

ETF的交易靈活性更高: ETF的交易方式與股票類似,其價格根據投資者所認為的市場價值而定,並可全天交易。然而,互惠基金只可以在交易日收市後買賣,其價格基於資產淨值(Net Asset Value, NAV),即是基金的資產總值減去負債,再除以股份數。

ETF的透明度更高: ETF通常每日都會披露持倉情況,而主動式管理互惠基金一般每季或每半年披露一次。

ETF的收費及支出通常較低: ETF的開支比率一般較互惠基金低。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資料,2016年,指數ETF的平均開支比率僅為0.23%,而主動式管理互惠基金和指數股票互惠基金的平均開支比率分別為0.82%和0.27%。好多互惠基金的開支比率包括林林總總的費用,例如彌補營銷和分銷成本的費用。

ETF的入場門檻通常較低: 雖然有一些互惠基金選項可以讓您不用一次過投入大量資金,但許多互惠基金要求的初始投資額都很高。如果您的資金不多,就很難開始投資互惠基金。在美國,ETF的入場門檻少至一股,這意味您無需有一大筆錢就能入市。

互惠基金不收取交易佣金: 由於ETF的交易方式與股票類似,投資者一般須支付佣金才能進行交易。雖然有些ETF不收取佣金,但為了彌補因不收佣金而損失的收入,這類ETF的開支比率可能會較高。 相比之下,互惠基金則不收取佣金,但在買賣時會收取類似於佣金的前收型手續費(Front-end load)及後收型手續費(Back-end load)。然而,市面上也有許多互惠基金免手續費,而且在買賣時不收取經紀人佣金。若您打算頻繁交易,例如採用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 averaging),最好選擇不收取經紀人佣金的互惠基金。

互惠基金更有可能採取主動式管理: 大多數ETF是追蹤市場指數的指數基金。儘管有一些ETF採取主動式管理,但它們的價格往往較高。另一方面,雖然也有一些互惠基金屬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但採取主動式管理的互惠基金遠遠多過ETF。若是採取主動式管理的互惠基金,基金經理會選擇如何配置基金資產,而不是為追蹤某個指數而購入相對的資產。若基金經理優秀能幹,能夠跑贏大市,採取主動式管理無疑具優勢。然而,基金經理的能力參差不齊。若管理不善,互惠基金的成本就可能比被動式管理ETF還要高。

結語

ETF和互惠基金均讓投資者能夠輕易地投資股票和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通常,您只需做少少功課和選擇一隻優質的ETF或互惠基金,就能得到比純粹儲蓄或買房地產要優厚的長遠回報。因此,若找到合適的基金,不妨放膽入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