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護城河(economic moat)概念由美國企業家兼全球最出色的投資者之一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是指一間公司維持競爭優勢,從而保護其長期盈利能力和市佔率的能力。巴菲特專門投資具備強大經濟護城河的公司,原因是這類公司較有能力抵擋競爭對手入侵和取得長遠成功。

公司為何需要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是指任何能令公司提供與同業相類的產品,同時又享有出色財務表現的特質。當一間公司愈賺得多,便很大機會惹來競爭對手複製其成功之道,甚至創出更好的產品或服務,因此,一間公司的競爭優勢很可能隨時日而消逝。建立經濟護城河有助公司保護長期盈利。有好幾種方法都能讓公司建立經濟護城河,而一間公司亦可以擁有多條護城河。

成本優勢

在競爭中,能以較低成本提供或生產貨品或服務的公司具有重大優勢,因為它們可以用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來提供這些貨品或服務。具有長期可持續成本優勢的公司能在行業內控制並維持較高的市佔率,從而迫使競爭對手離場。沃爾瑪(Wal-Mart)便是能夠維持成本優勢的一個好例子。沃爾瑪能夠享有成本優勢,原因之一是其買賣大量商品。此外,蘋果(Apple)亦運用其品牌力量,令渴望與其建立合作關係的供應商降價。

網絡效應

當一項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因使用者增加而提升時,網絡效應便會出現。eBay就是展現網絡效應的一個好例子,其用戶基礎不斷擴大,持續為買家和賣家帶來價值。

高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是指客戶從一種產品或服務轉到另一種時所需付出的金錢或遇到的麻煩。對公司而言,提高轉換成本有助留住更多客戶,是件好事。電訊服務供應商便是一例。由於轉換成本高,它們往往能留住客戶。要「轉台」,顧客可能要終止現有的合約和買新機,兩者成本都很高。因此,就算顧客不滿現有的服務,他們亦不太願意轉台。

無形資產

某些公司擁有無形資產,如專利、牌照及品牌知名度,因此較其他公司具有明顯的優勢。若一間公司建立起知名的品牌,便可以提高其產品或服務的價格。Nike便是這方面的佼佼者。Nike起初只是一間簡單的運動服裝公司,其後發展成重要的文化企業,不僅是運動裝備供應商,更賦予消費者地位。不少時裝設計師的品牌亦採用類似的商業模式,設計師利用自己的名聲,以高生產成本好幾倍的價錢出售品牌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