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僱主及僱員雙方均須按僱員有關入息的5%(最多1,500元)向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或MPF)計劃作定期強制性供款。
每月有關入息 | 僱主應付的強制性供款金額 | 僱員應付的強制性供款金額 |
7,100元以下 | 相關收入x 5% | 無需供款 |
7,100至30,000元 | 相關收入x 5% | 相關收入x 5% |
30,000元以上 | 1,500元 | 1,500元 |
假設您每個月供1,000元(即一年12,000元),經過40年的職業生涯後,您在退休時會累積到幾多錢? 請回想第一步所講的複息魔法! 在這個情況中,由於僱主的供款額和僱員一樣,僱員的投資金額可即時翻倍。
趁年輕多冒險
如果您還年輕,不要太保守,投資股票基金吧! 年輕人距離退休還有漫漫長路,宜以資本增值為目標。 而一直以來,股票都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資產類別。 定期向強積金作出供款,其實是運用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 averaging)作出長年期投資,這個策略可幫助消除市場的短期波動因素。
除了某幾年出現通縮之外,香港過去幾十年一直處於通脹狀態。 如果您的投資回報率低於通脹率,您的購買力就會下降。 因此,若保守基金所佔的比重太高,便可能無法幫助您應對通脹風險。
相反,隨著您年紀漸長或將近退休,則適宜考慮逐步減少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基金比例,降低風險。
切忌將強積金投資當炒股
強積金屬於長線投資,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頻頻轉換基金。 有時候,今年表現最優異的基金在下一年的表現可能會強差人意,如推測得不正確,最終可能會高買低賣,蝕多過賺。 此外,與其他基金一樣,強積金基金是以「未知價」方式進行交易,即基金的申購/贖回價格要待每日收市後,根據基金的資產淨值來釐定。 因此,您無法像買賣股票一樣隨時以指定價格買入或沽出基金。
基金收費對長遠回報有重大影響
一項投資的收費水平對於最後能得到的淨投資回報有重大影響。 由於強積金屬於長線投資,其影響更加顯著。 亦即是說,強積金收費愈高,您在未來得到的回報就愈低。 舉例而言,主動式管理股票基金的基金開支比率約為2%,而採取被動式管理的股票基金(例如指數基金)則通常低於1%。 鑒於大多數主動式管理基金的表現都遜於指數基準,我們強烈建議投資者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新措施──預設投資策略
立法會已通過修正案,規定所有強積金受託人必須在每個強積金計劃中提供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 預設投資策略是一套高度劃一、設有收費管控,且符合退休儲蓄長遠目標的強積金投資策略。 若計劃成員沒有就強積金作出投資選擇,其強積金便會按其所屬計劃下的「預設投資策略」進行投資。 這項措施已由2017年開始實施。